第53部分(第3/4 頁)
騎兵的組成比例。作為能夠行使**作戰任務的一軍,必須有不同樣的兵種,互相配合,發揮出作戰力量。如果純粹是步卒,很容易被敵人的騎兵“放風箏”,消滅殆盡;如果騎兵佔的比重過大,整個呂布軍團,又很難湊成一支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妨礙了騎兵的集中運用。
諸如此類,呂布不得不針對當前的時代和戰法,合理配置。
毫無疑問,依舊是步卒為主,佔了七成;弓箭手為輔,佔兩成;騎兵則是突擊的尖兵,佔一成。這個時侯,各路諸侯的主力,依舊是步卒。呂布也不例外,畢竟,這是由時代的生產力決定的,誰也不能改變。
具體一點來說,步卒又分為輕裝步兵,重灌步兵;弓箭手也分為普通弓箭手,弩兵;騎兵也分為輕裝騎兵和重灌騎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簡單,輕裝部隊靈活多變,跑得快,但是很脆弱,無法維持戰線;而重灌部隊,護甲是提高了,但是,負重過大,移動速度卻變慢了,耐力也減少了。
正因如此,才需要士卒的多樣組成。
呂布倒也沒有想著打造出一支適應各種環境和戰場的無敵雄師,那不是容易的。他需要的是,戰場上,這支隊伍,能夠兼顧到多種戰況,不會輕易的被全面壓制就行。
輕裝步卒與重灌步卒的比例,大約是四比一;輕裝騎兵和重灌騎兵,其比例,大約是六比一;弓箭手和弩兵的比例,大約是五比一。這已經是呂布勢力高效率執行,極大地發揮關中這塊土地戰爭潛力的的結果了,尚書省領導下,九部各司其職,有序執行,做到這一切,並不太吃力。
裝備和訓練,是限制重灌兵種規模的原因。
一排排,一列列,全都是鋼鐵壁壘一般的精銳重灌步卒,殺氣冷冽,威風凜凜,呂布領著他們,在戰場上橫衝直撞,那是很過癮,可惜,條件不是很允許,實際也不是很現實,只好是退而求其次啦。
目前,呂布軍透過各種渠道,包括和涼州的貿易、和河內郡互通,以及養殖繁育等等,獲取了不少的戰馬。連同先前的七千匹軍馬,呂布軍已經有戰馬萬餘匹。
但是,如果只是平均分攤的話,14個軍,每一個都只能分得幾百騎兵,這在戰場上,是沒有作用的。所以,只有張遼、呂方、徐晃、高順這四位將領,每人的兵馬之中,都含有著一個部的騎兵,也就是1000人。此外,其餘的7000騎兵,全部歸納到呂布的直系部隊之內!
散餘的騎兵,則歸到各軍的斥候、傳令之中。
七千人的騎兵,其輪番衝鋒的威力,遠遠超過十幾隊分散的幾百人的騎兵。更不要說,這裡面,還有著呂布的王牌部隊——1500人的幷州鐵騎!是的,經過多次大戰,幷州鐵騎的規模也擴張了。他們將在未來的戰鬥中,繼續著他們的威名!
陷陣營1500人,精銳弓弩手1500人,幷州鐵騎1500人,普通騎兵5500人,其他數百人,這就是呂布的直系部隊。
呂布依舊留下郝萌統領一軍,防衛武關、潼關、函谷關三大要地;魏續統領一軍,防衛陳倉要地和長安城;曹性統領一軍,擔負保護大軍的後勤線的任務,同時協助防守長安城。
呂布考慮了,最危急情況下,關中也有著25500人,加上那三千守兵,甘寧四千人,再徵調一些民眾百姓,怎麼也有三四萬人,總能支撐得住!
而他,則是領著11個軍,約十萬人,號稱二十萬,準備出征涼州!
 ;。。。 ; ;
第125章 誓師出征
為了穩定民心,瞭解自己所構設的體系的執行,呂布決定在出徵前,巡察長安城和附近一番。嗯,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要讓長安城周圍的官員百姓,知道誰是老大,老老實實一點!說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