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頁)
白暉放下酒碗,解開了衣服。
自己身上也有傷,在穿越前的白暉也是戰場上的一位勇將。
白暉壞了祭祀的禮節,白老族長很不高興,正準備上前訓責的時侯,白暉突然開口唱道: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秦風,大秦軍歌。
第十五章被感動的白暉
白暉唱完之後高舉酒碗:列祖列宗在上,白氏子孫白暉在此立誓言。天下戰亂連連,我孟西白三族子弟,血不流乾,死不休戰,大秦東出,一統河山。只願後輩子孫免受戰亂之苦,可得安居樂業。
白暉劃破手指將血滴在碗中,將酒散下之後舉起,用力的砸了酒碗。
這不是故意的,而是內心真的已經有些激動。
尋常秦人用的是碗是木碗,精製的陶碗是禮器,非常貴重。
三位老族長沒去指責,因為無數觀禮的人已經在高呼: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郿縣孟西白三族祭祖大典,火了白暉。
白暉在周邊數個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白起、白暉徵兵,前來應徵者擠滿了整個村子,不僅有孟西白三族子弟,更有周邊數個縣的青年前來應徵。
大秦的將軍有親兵,不能有私兵。
白起、白暉兩兄弟都是左庶長,一共可以徵一千親兵,白起接管了徵兵的活,他信不過白暉挑兵的眼光。
白起的妹妹最終姓了白,因為她要嫁西乞和,不能姓西乞。
名字也定下了,叫白子怡。
這個名字是白暉給起的,白暉告訴白起:
「哥,詩經中有一句,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取子怡二字,子代表有品德之人,怡代表安樂、和悅。哥認為如何?」
「好。」白起依舊就是一個字的評價。
白子怡倒是很緊張,她一個鄉下姑娘,庶民之女竟然取名都用到詩經了,這事會不會鹹陽城的貴族們有意見。
白起難得在軍營之外還特別強調某一件事:「就這名。」
白起定下,那麼這名字也就定下了。
送到鄉裡備案,然後順便記錄下西乞和與白子怡的婚事。
兩人大婚之後,白起和白暉在田裡研究著楚國的鐵犁,似乎很好用。沒幾天後,鹹陽城有人來,要求白起、白暉兄弟兩人回鹹陽,有王令要傳達。西乞和也要回去,有政令派給他去作。
白起的娘送兩人到路口,雖然眼淚不住的流下,可依然叫女兒告訴兩人。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王上劍指何處,白氏子弟殺向何方。
白暉心裡很難受,路上對白起說道:「哥,你說娘心疼兒子不?兒子受傷,或是戰死,作孃的那有不難受,送兒子上戰場這份悲壯,事實上娘承受的比我們多。」
白起沒接話,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死離別,也因為白起一直在注意著白暉的馬。
作為白起,早已經習慣了族人的生生死死,也習慣了自己的生生死死,他為軍營而生,他為徵戰而生。
所以白暉的話他一字不差的聽全,但卻沒放在心上。
反而白暉的馬,讓白起的眼神變了。
那是兩根麻繩,一塊木板。
似乎有什麼特殊的用處?
白起心中一邊想著,眼見前面道路崎嶇,突然一鞭子抽在了白暉的馬背上,白暉的馬受驚發力往前奔。
白起看的仔細,白暉不再是坐在馬背上,而是站在那木板上,然後單手扶著馬鞍很輕鬆的就保持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