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可以。」宣太后也認為這個提議好。
秦王又補充了一句:「既然瞞不住,不如早辦。也順便讓鹹陽城用上煤爐,讓百姓有冬天不至於寒冷。」
「王上、太后、穰侯。煤燃燒有濁氣,多了會傷人,所以必須要有煙囪將氣排到屋外,被風吹散。臣訓練了一批工匠,臣請王上恩准臣派工匠來給鹹陽宮增加煤爐。鹹陽宮內的煤爐是靠爐將水燒熱,由熱水傳入屋內,這樣沒有灰塵。」
宣太后稱讚:「有心了。拿下半個河東郡,本宮親自為你兄長指婚。」
「謝太后。」
白暉得到了秦王的準許後,並沒有帶上他先前信中所說的秦宮內侍官,隻身一人回到了定陽縣,然後叫來了公孫龍。
「左庶長!」公孫龍施禮之後,叫人抬了足足五筐竹簡。
此時,白暉深深的體會到,讀書在先秦這個時代,不僅僅是件消耗腦力的事情,更是一件消耗體力的事情。
沒等白暉拿起第一隻竹簡,又有七筐竹簡給抬了進來。
公孫龍這才說道:「頭五筐是依秦律,對於河東五城半以及河西守陽縣各城池,新的法令完成版。請左庶長為新法令定名,好上報鹹陽宮。」
「名為,村聯產承包合作條例。」
公孫龍聽完這個名字立即追問:「那麼稅是以村為單位來徵收?」
白暉反問:「你認為那一種好?」
公孫龍在第三筐竹簡當中挑出兩隻:「這其中一隻就是以村為徵收體,每村一百戶人,徵收糧食之後再按各家出力多少,以及家中老弱婦孺增減分配。門下以為,以村來徵收好,這樣可以免於縣中稅吏的人數。」
「那麼這是第一步,你心中有第二步嗎?」
公孫龍回答:「有,定陽西某村中,建有瓦坊一座,這個作為全村的收益分配。還有一村,依左庶長令,其有巨大水田一處,鼓勵養魚。那麼門下認為,坊、畜牧也是村的收益之一,下一步門下想建議每村必有一牧,必有一坊,家家有織。」
第三十八章白暉出使
「好。」白暉大吃一驚,這些是他想的,但他還沒有提出來,這位以詭辯留名千年的名士竟然就想到了這麼多。確實了不起。
「左庶長,但也有許多問題。比如各村爭水,各村爭奪山坡地等等。」
「恩,細則要慢慢完善,興修水利是需要考慮的。我認為增加官辦坊,其收益補償一些修河、修水、修水車、磨坊的支出。」
公孫龍一一記下之後,開始翻那七筐竹簡匯報工作。
整整兩天,公孫龍很有條理的將近期的工作匯報完畢,白暉感覺頭都在發漲,自己原本就是一個三流大學的普通畢業生,眼下管這麼多的事情,壓力巨大。
公孫龍收拾好竹簡:「左庶長這次變革,不出兩年,河東五城半將會有大變化,百姓必感恩。」
「為秦官,自為百姓謀福。」
「左庶長高義!」公孫龍長身一禮。
白暉問道:「近日,我將赴齊都,之前先去韓都,你願意隨行,還是留守這裡。」
「願隨行。」公孫龍沒有考慮就作出了回答。
「好,那麼路線上,有何建議?」
公孫龍思考片刻後說道:「順黃河南下,到韓都新鄭再經由魏都大梁。是否去衛國,門下以為沒必要,衛侯自貶為君,衛國已經無名士。回程,門下建議北行自邯鄲再經河東回定陽。」
「好,就這麼安排。」白暉原本就沒安排,公孫龍提出的不錯的建議,白暉也認同。
在先秦,先難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僅路上乾糧,糧食,肉乾等等,就需要準備數日,更何況白暉還要準備一些禮物,以及一些自己到各國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