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第1/2 頁)
一整個冬天,謝寧能吃能睡,還真又圓潤了些,他一長就胖臉,惹得周寂年都老捏他臉頰。
《防洪總考略》經過翰林大學士們的修編,完善後開始批次發行,朝各州各府寄去了。
……
這日早朝,周寂年又被點名了!
慶元帝右上拿了一個十八子手持珠,隨意點了點,「周侍郎。」
周寂年從朝官佇列出來,彎腰拱手道:「微臣在。」
「私闖民宅,押民入刑,所謂何意?」慶元帝語氣平緩,聲音低沉。
周寂年還未解釋呢,慶元帝喜怒無常,手持珠往左掌一砸,發出珠子碰撞的聲音,在安靜地朝堂清晰可聞。
「剛入京半載,就有人彈劾到朕面前,年紀輕輕行事魯莽!」
周寂年不慌不亂,任慶元帝一通罵,已經升任刑部侍郎的鄧仕強,剛參朝不久,則心裡直打突突。
慶元帝罵了一通,發問:「你說!你要幹什麼?」
「回皇上,所押之人乃前任戶部員外郎朱厚,微臣奏貼已寫,且已呈上,但聽皇上處置。」
慶元帝問:「刑部。」
刑部尚書瞥了一眼下屬鄧仕強,出列回答:「臣已核實,確實是朱厚,曾任戶部員外郎。」
慶元帝脾氣大,「你一個戶部的,手都伸到刑部去了,怎麼?戶部容不下你了?」
凡當人下屬的,哪有可能不挨訓?朱厚這事他必須得解決,且要連根拔起,挨一頓罵又何妨?
周寂年:「臣知錯。」知錯不是知罪。
慶元帝沉默了一會兒,朝堂又一片鴉雀無聲。
大慶官律裡,致仕的官員不許留在京城,除非後代優秀繼續入朝為官。大概是防止官官勾結,霍亂官員升職秩序。
朱厚曾任小小一個員外郎,朝堂都不曾踏入,也敢藐視王法。
慶元帝:「朱厚無召入京,剝去功名,驅出京城,朱氏一族永世不得入京。」
「周寂年初入京城,先惹蜚語,再惹彈劾,讓百官憂心,乃至夜不思眠。」
周寂年直接跪下了。
蜚語也是別人中傷周寂年,彈劾也是別人紅眼病,『百官憂心』的帽子是不是太大了點?
慶元帝接著說:「《防洪總考略》剛寫完,還這麼有精力,兼去內閣助夏正編撰《慶元大典》吧。」
大太監一見慶元帝抬手,馬上扯著嗓子喊:「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領命。」周寂年磕頭。
夏正是內閣首輔,才學高好直言,堪稱慶元第一大學士。文學工作很是費腦費精力,但是能結識夏正,又解決了朱厚,周寂年覺得因禍得了福。
待慶元帝離開大殿,周寂年才起身,除了鄧仕強和郭韜,過來扶他,黃敦義也站在了他面前。
到底是先捱了批評,再給分配的工作,怎麼看都讓人覺得慶元帝不喜周寂年,像是在懲罰他。
黃敦義眼神複雜,周寂年卻看懂了,有惜才,有無能為力,有善意……
「斂翼待時。」黃敦義丟下一句話,越過周寂年出了大殿。
周寂年對著黃敦義的背影作揖,「晚輩謹記。」
這是命運的神奇之處,上一世周寂年止步舉人,這一世依然止步舉人。上一世黃敦義對他有知遇之恩,這一世看來也是。
一直下了百步階,有一個小太監一直看著周寂年,等周寂年看回去,他打了個手勢。
這小太監是大太監跟前人,周寂年記得。
「皇上批評的是,周某確實有失穩妥。二位兄長,我去行個方便,晚上我府上詳敘。」周寂年和郭韜、鄧仕強分別。
跟著小太監一路去了御書房,周寂年一見到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