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帝陵(第2/7 頁)
乎乎的笑。介紹完以後,她爺爺才若有所悟的知道原來是自己孫女帶人來給自己消災來了。他問我,小夥子你說我是不是遇到什麼髒東西了,要不然我家族幾百年來都那麼正直守諾,為什麼這種莫名其妙地事情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問他,幾百年,什麼意思啊?他轉頭對他孫女說怎麼你還沒告訴過他們嗎?於是田同學才告訴我,他爺爺是個守陵人。我問她是退休後在公墓上班嗎?她說不是,田爺爺守的是明玉珍的墓。
明玉珍我是知道的,他是重慶曆史上唯一的一個皇帝。明玉珍墓也是重慶唯一的一座皇陵。雖然寒酸了點,但是至少人家也是披著龍袍的真命天子。據說他的墓是在80年代的時候被發現的,雖然出土了大批珍貴的文物和龍袍,但比起那些大朝代的皇帝來說,他算是非常樸素的了。明玉珍在元朝末年的時候曾經帶領農民軍起義,曾是徐壽輝紅巾軍中的一名驍將,根據野史的記載,在中國元朝末期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宗教組織,稱之為明教,小說裡的張無忌謝遜楊逍都是明教的人,但是那是小說,明教卻是真實存在的。明玉珍原本不姓明,具體姓什麼也無從考證。但是由於當年驍勇善戰不怕死,帶著軍隊從湖北打進重慶,期間因傷失明瞭一隻眼睛,而且加上自己也是明教中人,於是覺得“明”字跟自己似乎冥冥之中有種緣分,於是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做明玉珍。後來徐壽輝被心懷叵測的陳友諒老師害死,陳友諒稱帝,於是明玉珍意識到自己也將要成為下一個目標,而自己也不認同陳友諒這個奸詐的皇帝。於是在攻克了重慶以後,加固城防,招兵買馬,他自己也在重慶稱帝,稱大夏國,年號天統,都城重慶,自封隴蜀王。那時候的明玉珍還非常年輕,所以天妒英才的事情是常有發生的,他自立為王以後,就一直跟朱元璋陳友諒等人抗衡,後來陳友諒死了,朱元璋也成功改朝換代,害死了徐達跟常遇春,想要再收編分散在各地的勢力就有些困難。於是要明玉珍投降,明玉珍不肯,偏偏又生了重病,只做了9年的皇帝,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一命嗚呼了。於是朱元璋拍了明朝軍隊攻下重慶,明玉珍的族人投降。值得一提的是,據說朱元璋老師也是明教中人,他之所以稱當朝為明,也是為此。
不過我不明白的是,田爺爺姓田啊,跟明玉珍能有什麼關係呢,於是田同學告訴我,她和她爺爺祖上在幾百年前大夏天統時代的時候,就是明玉珍未稱帝時期的家將。後來他做了皇帝了,也就成了統領。明玉珍死之前特別囑咐了她的祖先,說是寧肯戰死也不要投降,說罷便撒手西去。可是明玉珍的兒孫和妻妾卻沒他那麼高的氣節,朱元璋的軍隊一打過來,絲毫沒有反抗,為了保命,就選擇了投降。當時的田將軍沒有帶兵反抗,覺得心中有愧,於是在風頭過去之後,隱姓埋名,囑咐自己的子孫後代,要世世代代地守護帝陵。這一個承諾持續了數百年,家傳的武學都已經找不到了,到了田爺爺這一代,退休後接過前人的班,當了默默無聞的守陵人,雖然以前的貴族如今的小市民,沒有人會注意到那個守在明玉珍墓附近,坐在小藤椅上的老頭,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明玉珍墓象徵著一段歷史,或是一個古蹟,看過了也就離開了,但是對於田爺爺來說,守墓早已不是一個工作,而是一份責任。他要堅守的也不是一個被市政府聲稱保護的文物,而是守住一份祖先的承諾和榮耀。
聽到這裡,我對眼前這個有點吊兒郎當的老人有些肅然起敬,我對田爺爺說,剛剛你跟我說的你遇到的所謂“怪事”,在我看來還不明白它究竟怪在哪裡,你說那些女孩路過就莫名其妙給你一巴掌的時候,你難道就沒有問她們到底這一巴掌是為了什麼嗎?他說問了,怎麼沒問啊,被莫名其妙打了以後,他曾上前去拉住一個女孩不讓她走,要她說清楚為什麼要打人,那女孩說他耍流氓,他爭辯自己沒有耍流氓不就在那坐著嗎,女孩說她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