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先讓他們餓上三天(第1/5 頁)
告示一經張貼出去就引起了轟動,不為別的,就為了那句“頓頓有肉”。
在這個食物匱乏的時期,別說頓頓有肉了,就是十天能吃一頓肉都是奢侈。
於是前來報名的人絡繹不絕,把用來當做報名處的葉尋花宅院擠了個滿滿當當水洩不通。
葉尋花沒想到這鄆城縣不大能人卻不少,竟然有這麼多的科學技術人才。
可是等到一詢問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
“聽說你懂的農田水利?”
“對!我種了二十年的地!”
“請問什麼是勾股定理?”
“哈哈,屁股腚溝也講理?”
“石灰石遇到水會發生什麼反應?”
“會,會喝了它!”
折騰了一上午,一個有用的人才也沒招到。
葉尋花一看這樣可不行,馬上改變了招聘方式。
凡是來報名的一律交一斤黍子,也就是黃米。
凡是被錄取的,可以領到十斤黍子。
這樣一來那些懷著僥倖心理想矇混過關的人就得掂量掂量了,可別偷雞不成蝕把米。
到了下午,前來報名的人就少了九成,只有那些確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敢來一試。
一天過去,只招了三人。
一個是當地有名的風水先生孫半仙,一個是會建橋鋪路的高師傅,還有一個是個女的,精通養蠶繅絲的朱寡婦。
朱寡婦一個婦道人家本來不應該出來拋頭露面,可是架不住肚子餓啊。
在生存面前,除了大是大非,一切都可以被忽略。
葉尋花之所以錄取她,一來看中她的繅絲手藝,可以為以後的紡織工業出力。
二來也有解放婦女的思想在內,讓朱寡婦做個時代楷模,引領先進的理念思潮。
孫半仙雖說是個風水先生,但他對天文、地理、地質、水文方面有獨特見解,將來修壩築堤少不了他。
高師傅就不用說了,城鄉建設發展離不開這樣的人才。
為了怕只有三個人的學堂尷尬,又特批了陳修文兄妹倆一同學習,這樣五個人的學堂也算初具規模。
當然這才是公開招生的第一天,還有許多人沒得到訊息,估計三天報名時間到了,怎麼也得有十幾個人吧。
葉尋花是這樣打算的,等到人員招夠了,就集中拉到梁山上去培訓進修,在梁山建立一個大型的科研基地,研究製造較為先進的生產機械。
比如建築、運輸、紡織、食品、國防等各行各業。
是時候把蒸汽機造出來了!
有了蒸汽機,就可以造汽車、造輪船、造火車甚至飛機。
葉尋花暢想著以後美好的前景,到時候就可以和安月桐開著房車到處旅遊了。
今天是安月桐走了的第九天,再過一天,也就是後天,安月桐就應該回來了。
到時候她回來一看見糧食問題解決了,會不會對自己讚賞加崇拜呢?
第二天中午,終於又招到了兩個人,一個是師從魯班門的戴一眼,一個是從軍械監退下來的李鐵錘。
戴一眼之所以叫這個名,就是因為無論什麼木料,他一眼就能看出來能做什麼東西,不帶有一點誤差。
李鐵錘人如其名,在鍛造鐵器方面淫浸多年,手藝精湛,要不是因為得罪了上司,也不會解甲歸田。
葉尋花對這兩個人都比較滿意,特別是李鐵錘。
他把手槍拿給李鐵錘看,李鐵錘很快就把手槍拆卸成了一堆零件。
然後仔細研究一番,閉著眼又把手槍組裝起來了。
說自己也能做出來,只是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