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柿子分大小,價格分高低(第2/2 頁)
斤不嫌多,一千斤不嫌少。主要還是這個果子好不好運輸?”
林依聽的沉吟半刻,“不瞞您說,這個脆柿原也沒長途運輸過,但我想著這柿子能掛在樹上一個冬天,想來皮是夠厚,應該問題是不大的,總該和頻婆果差不多的。”
雖說林依知道脆柿最是好運輸,但這世的自己才做出來,卻不好空口白牙的張口就說好運輸。
鄭行商也就是白嘴一問,做他這行的,時間一長,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這果子他也買了探究過,確是不容易壞的,且這次他往北走,天就越冷,想來更不容易出差子。
何況,他們做行商的就是需要把本地有,別地沒有的貨物運過去才能掙錢,就像蘇杭的絲綢嬌貴,不易運輸,但因著在京城價值千金,他們還不是想了法子運過去不是?
“那不知您要價幾何?”
林依沒先忙著給鄭行商報價,而是去拿了大中小,三款果子放在桌子上,方道,“鄭行商您看這果子,”林依指指三個脆柿,“這果子大小不同,品相也不相等,您看您要買哪種?”
鄭行商順著林依的手往桌上看,“確實三種果子擺一起就看的分明瞭...只他來時卻不知這事...”
王家夫婦也是聽的一愣,“這脆柿啥時候分品級了?”不過不比較不知道,一比較就能看出,差的確實明顯,三種脆柿按一種價格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鄭行商飲一口茶,暼向那對夫妻眉間的錯愕,心裡有底,這倆人也不知道,那就不是故意誆他了。
於是轉而噙笑道,“不知娘子這果子怎麼個賣法?”
林依轉了轉手中陶杯心算,“柿子進貨價兩文一斤,自賣八文 ,批發七文,她的毛利潤在五-六文間。不過她既然是為了照顧李大爺他們,那就無需多掙,如此的話,乾脆大果十文,中果八文,小果六文,而李大爺的進價也改成四文大果,三文中果和兩文買小果。”
林依算明白後,也就如此告訴了鄭行商。
王家夫婦聽了後,也在心裡算開了,今兒個他們並不像林娘子是去的秦準河邊賣,他們家人多,都是串了小街巷叫賣,不要看金陵大城,但小家小戶們為了哪個大哪個小,哪個黃哪個綠,都需挑撿半天,他們今兒個雖緊緊將將賣完,但確實越到最後不好賣。
鄭行商聽後也覺得還算合理,比他剛剛設想的要便宜一些,如此倒也不必多費口舌,直接定了下來。
接著又說了定了十日後來拿五百斤大果和相同數的中果。
因著是一次性買賣,契約卻是不用去找了沈郎君幫忙寫了,只拿了林辰平常寫字的筆紙寫了個大致的契子,主要押了花字,就具有法律效應了。
這時代與林依那時代的唐宋有些類似,連這押字都頗為相同,因著文書和契約都需用楷書或草書寫上規整的本人姓名,容易認出或代寫,因此人們使用一種特定的符號,以代表本人,便於驗證。
林依第一次聽說時,就想起在現代時,鄉下人家辦酒席都是租借的鄰里的傢伙什,一個村的往往又是一個姓,如此為了區分各家的物件,都會在某個點個畫上自家的符號,如此來進行區分。
不能說相同,但確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