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2 頁)
這不能怪拜住,他對付鐵失的走得是正常程式,揭露鐵木迭兒的惡行,最後揪出鐵失,讓英宗施以懲罰。
畢竟鐵失是英宗的大舅哥,是信任不疑的心腹,扳倒他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佈置得法,一步步來,鐵失難逃一死。
拜住不是神仙,他不可能預料到鐵失敢於鋌而走險,弒君謀逆。
八月二十七日,英宗的車駕離開上都,向大都前進。當晚,皇帝一行駐蹕南坡驛。
夜深人靜之時,鐵失開始了行動。
他先秘密命阿速衛兵守住行幄,然後率領奸黨手持利刃衝進拜住的帳房。拜住正要就寢,忽然聽到外面有喧嚷聲,手秉燭臺站起來欲要檢視,只見鐵失的弟弟索諾木手裡拿著明晃晃的刺刀已經沖了進來,拜住厲色喝道:&ldo;你等意欲何為?&rdo;言未已,索諾木已搶上一步,手起刀落,將拜住端燭臺的右臂,剁落地上,拜住大叫一聲,隨僕於地。逆黨趁勢亂砍,眼見得不能活了。
拜住已死,鐵失復帶著逆黨闖入帝寢。英宗時已就臥,聞聲方起,正在披衣下床,逆黨已經劈門而入。英宗忙叫宿衛護駕,誰知衛士統不知去向,那罪大惡極的鐵失,居然走至榻前,親自動手,把刀一揮,將英宗殺死。
這個血腥之夜,便是著名的&ldo;南坡之變&rdo;。年僅二十歲的英宗和年僅二十五歲的拜住,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被逆臣所殺。《元史》記述極為簡略,僅是&ldo;以鐵失所領阿速衛兵為外應,鐵失、赤斤鐵木兒殺丞相拜住,遂弒帝於行幄&rdo;這麼簡單的一句。
以上的描述,則是借用蔡東藩《元史通俗演義》的橋段。雖說不上身臨其境,但鐵失一黨的兇殘,英宗、拜住的無助,也已力透紙背。
英宗和拜住這對君臣,就這樣慘烈地結束了人生,也結束了剛開始一年的&ldo;至治新政&rdo;。
史書稱英宗&ldo;果於刑戮&rdo;,才會導致&ldo;奸黨畏誅,遂構大變雲&rdo;。其實,英宗之死,癥結在於用人不當。他所卓拔啟用的臣子,如拜住、張珪以及吳元珪、王約、韓從益、趙居信、吳澄、王結、虞集、馬祖常等人,均是用其能,用其德,而對鐵失,則是用其親,僅僅是因為其人為皇后的哥哥,便授以高位,掌握兵權。非常之變生於肘腋,可說是必然。
在英宗遇害前二十八年,元王朝最忠實的屬國伊兒汗國也有一位致力於改革的汗王登上寶座,這便是伊兒汗國第七任可汗合贊汗。他所推行的的伊斯蘭化大改革,將衰亂的伊兒汗國帶向了繁榮富強。而在推行改革之初,合贊汗用了兩年時間大肆殺戮反對改革和妨礙君主權力的宗王,大臣,甚至在&ldo;一月間凡殺宗王五人,叛將三十八人。&rdo; 手段要比英宗狠辣,樹立的敵人也不比英宗少,但因為用人得當,身邊掌握軍權的將軍們都是忠心耿耿、贊同改革之人,使得改革順利推行,他所統治的伊兒汗國也成為了&ldo;蒙古統治的最優秀的典範&rdo; 。
一枚鐵釘尚且能毀掉一個王朝,何況是心懷二志,手握重兵的人呢?
英宗和拜住及其新政的夭亡,儒臣們無不有極大的痛惜,曾無奈而悲憤的慨嘆:&ldo;嗚呼,以先帝之剛明英斷,丞相之公平秉直,使天假以年……則其規舉施設將大有可觀者。自古忠臣義士,欲除奸邪,率為小人所構,寧非天耶?!寧非天耶?!&rdo;
然而筆者在即將結束英宗這一章時,雖然也惋惜少年天子的壯志未酬,青年宰相的齎志以歿,但也隱隱的為他們感到一絲慶幸。
所謂壽則多辱,活得長,做錯事的機會多,後世的評價便會每況愈下。魏惠王本是戰國初期的霸主,但因為活得長,昏招跌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