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這樣的描述雖然有些誇張,甚至馬可≈8226;波羅還認為阿合馬是用巫術控制了忽必烈,這自然是無稽之談。但大體來說,也較為客觀的展現了阿合馬的所作所為。
【正文】
王文統只是較為重利,就屢受漢法派攻擊。阿合馬自然更不能為其所容。雙方的爭鬥不可避免的全面展開。
首先出手的,便是許衡。
許衡雖然在忽必烈心中沒有宰相之才,但因為是當世大儒又是藩邸舊人,因此在朝中仍屢任顯職。至元七年,被任命為中書左丞。此時的中書右丞相是安童,在蒙古勛貴中受儒家學說薰陶最深,許衡與之共事可說毫無隔閡。但好日子沒過多久,至元八年,阿合馬出任中書平章政事,領尚書省六部事,專權&ldo;徵利&rdo;,許衡作為有&ldo;為生民立命&rdo;使命的讀書人,首當其衝掀起了針對阿合馬的政爭。
在態度上,許衡對阿合馬&ldo;每與之議,必正言不少讓&rdo;。 並屢次世祖上書,陳言:&ldo;阿合馬所用部官……多非其人&rdo;。 但阿合馬深受榮寵,許衡又不為忽必烈所看重,這些諫言對阿合馬的打擊只是清風拂面而已。
儒者重義,但宦海多年的許衡並非腐儒,他也知道君主對臣子最忌諱便是謀反,只要沾到這兩個字,任你權勢熏天也會一朝覆亡‐‐王文統就是前車之鑑。於是,在至元十年,當阿合馬欲命其子忽辛為同簽樞密院事時,許衡不失時機的出手了:&ldo;國家事權,兵民財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與財,子又典兵,不可。&rdo;這話綿裡藏針,用意明顯。忽必烈立即聽出了門道,問道:&ldo;卿慮其反耶?&rdo;許衡回答:&ldo;彼雖不反,此反道也。&rdo;
許衡的這招確實夠狠,狠到原本以為藏在皇帝身後便可無憂的阿合馬不得不站出來反駁,當著忽必烈的面質問許衡:&ldo;君何以言吾反?&rdo;許衡答道:&ldo;吾言前世之反者,皆由權重。君誠不反,何為由此道?&rdo;這話相當有殺傷力,若是順著這番道理反駁,阿合馬立即就會落入下風。可阿合馬所能者不僅是理財,能言善辯也是一流,立即反擊道:&ldo;君實反耳。人所嗜好者,勢力、爵祿、聲色,君一切不好,欲得人心,非反而何?&rdo;
漢朝開國之時,丞相蕭何公正廉明,理政有方,百姓愛戴,卻反而受到漢高祖的猜忌。原因就是一個沒有不良嗜好,名聲好,能力高的大臣是不自覺的和皇帝爭奪民心,一旦這樣的大臣圖謀不軌,皇帝是極其危險的。蕭何不惜自汙,馬上巧取豪奪,魚肉百姓,才避免了危險。阿合馬這番話,立即變被動為主動,且攻中代防:我貪財好色,人人側目,這樣的人是不會威脅皇權的。
話說到此處,許衡已是必敗,雖然忽必烈不會相信他會造反,但也不可能再懷疑阿合馬。而許衡的下一句回答更是糟糕:&ldo;果以君言得罪,亦無所辭。&rdo; 這是對皇帝賭氣,只會受到忽必烈的反感,這句話一出,無異於繳械投降了。
經過這次奏對,許衡的話在忽必烈耳中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即使痛陳時弊,說出:&ldo;故有昔之所言而今日忘之者,今之所命而後日自違者,可否異同,紛更變異,紀綱不得布,法度不得立,臣下無所持循,奸人因以為弊……&rdo;這樣的話,也未被忽必烈所聽信。知道自己該知趣退隱的許衡於是&ldo;以老疾辭中書機務&rdo;,擔任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官場失意的讀書人最好的歸宿,教書育人,著書立說,以待來者。
可惜,已經把當朝權貴得罪到死,卻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