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爭論的癥結,在於這並不僅僅是個學術問題,常常上升到政治或情感問題上。
蒙古帝國太過龐大,囊括了東亞、北亞、中亞、西亞、東歐的廣袤土地,這些土地上曾經存在的國家和繼續生存的民族都不得不承認,在13、14世紀那段歲月,他們被一個名字叫蒙古的帝國戰敗、摧毀、屠殺,最後又被迫接受了統治。但是,那對歲月並不十分漫長,這些草原上而來遊牧民族的統治並不穩固,很快這個帝國便分崩離析,各地區、各國家雖然還被成吉思汗的後裔們統治相當長時間,但已經開始自行其是的發展自己歷史。如果說元王朝和蒙古帝國是一脈相承,甚至劃為一體,很多地區的歷史就要縮短自主發展的時間。這是會傷害到感情的。
西方的史學家們往往要儘量提前蒙古帝國崩潰的時間,有的乾脆把這個時間放在蒙哥汗時代,認為因為蒙哥汗的繼位是依靠金帳汗拔都的支援,因此在他即位後,帝國分為兩部分,東部歸蒙哥汗,西部歸拔都。但這個說法並站不住腳,因為蒙哥汗即位後,對整個帝國都有著完全的權力,金帳汗拔都雖然很受重視尊重,但也只是屏藩之長,完全算不得另外一個帝國的統治者。拔都去世後,蒙哥汗先後委任其兩個兒子繼位,只是因為先後暴死,才不得不讓其弟別爾哥繼位。當旭烈兀西征之時,金帳汗國在蒙哥汗的命令下出兵出糧,而軍隊指揮權完全是旭烈兀的,也證明瞭蒙哥汗對金帳汗國的控制。
正是有著這樣的反證,一些西方史家便把蒙古帝國崩潰的時間放在忽必烈稱汗時代,而且不承認其他汗國與元朝的藩屬關係,把元朝放在和其他汗國幾乎平等的位置上,稱之為&ldo;忽必烈汗國&rdo;。這種認識,則是基於忽必烈的雙重身份‐‐他既是蒙古大汗又是中國皇帝,而且中國皇帝的成分更多。如果認為忽必烈仍是如前代可汗一樣對其他汗國哪怕是名義上的統治權,則就等於認為中國當時的領土包括東歐和西亞,對他們來說,也難以接受。
倒是中國的《元史》把成吉思汗、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都納入&ldo;大元皇帝&rdo;序列,分別為&ldo;太祖&rdo;、&ldo;太宗&rdo;、&ldo;定宗&rdo;、&ldo;憲宗&rdo;。但其一是因為忽必烈建立元朝時接受了儒教的禮法和祖先祭祀制度,設立太廟,供奉先代可汗,並贈與廟號。其二是因為忽必烈也在藉此宣示自己不但繼承了中國歷代王朝的正統,也繼承了蒙古帝國的正統,正如勒內≈8226;格魯塞在《草原帝國》上所說:&ldo;從蒙古人的觀點來看,他在原則上(如果不是在現實中)始終如一地維護了成吉思汗帝國精神上的統一。……當忽必烈在亞洲的其他地區成為成吉思汗的繼承人時,在中國,他企圖成為19個王朝的忠實延續者。其他的任何一位天子都沒有像他那樣嚴肅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rdo; 但以事實來說,這樣的記載有失公允,忽必烈的元王朝與蒙古帝國實在千差萬別,忽必烈自己的主觀願望並不能代替事實,元朝的開國皇帝是忽必烈,而並非成吉思汗。
元朝在中國,時間段大致有以下三種演算法:其一從蒙古滅金統一北中國的1231年算起,到1368年元惠宗逃出大都為止,共有134年;如果依據忽必烈在1271年改國號為&ldo;大元&rdo;標誌著元朝的開始,那麼就有97年;如果從1276年宋恭帝出降、元軍攻佔臨安開始算起,元朝則只有92年歷史。
以筆者看來,這三種演算法都有問題。
第一種是演算法明顯通換概念。蒙古滅金,是一個新興的遊牧國家因為世仇而對統治中原的王朝進行的侵略戰爭,並非是改朝換代。金朝滅亡後,蒙古在中原實行的仍是蒙古的分封殖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