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據錢易《南部新書》載,唐昭宗天祐初年(904),來了一場大風雨,曲江波濤震盪,連日不止,一天晚上,池水忽然無緣無故地枯竭了。從此以後,岸邊的宮殿,全都埋沒在荊棘之中。北宋張禮所看到的曲江,已經全被闢為農田,唯剩地名依舊。曲江遺址在今陝西西安市郊,四周隆起,中間低下,為一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形,池址範圍還很清晰,根據實地測量,面積約七十萬平方米。
《哀江頭》與《長恨歌》
《哀江頭》與《長恨歌》
《哀江頭》全詩共二十句,除首尾八句抒寫詩人的哀愁,中間一大段,全寫楊貴妃過去在曲江遊樂的情景,以及縊死馬嵬、血汙遊魂的結局。為此,過去不少人認為這首詩是為楊貴妃作的,並拿它和白居易的《長恨歌》進行比較。如錢謙益說:「玄宗之幸蜀也,出延秋門,過便橋,渡渭,自鹹陽望馬嵬而西,劍閣以東,豈非蛾眉宛轉、血汙遊魂之處乎?故曰『去住彼此無訊息』,行宮對月,夜雨聞鈴,寂寞傷心,一言盡之矣。『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即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也。」(《錢注杜詩》)其他像「同輦隨君侍君側」,與「春從春遊夜專夜』,「明眸皓齒今何在」,與「回眸一笑百媚生」,「血汙遊魂歸不得」,與「回看血淚相和流」等,無不可以相互引證。
有比較就有評價。北宋蘇轍說:「《哀江頭》即《長恨歌》也。《長恨歌》冗而凡,《哀江頭》簡而高。」(陸遊《老學庵筆記》引)又說:「予愛其(指《哀江頭》)詞氣如百金戰馬,注坡驀澗,如履平地,得詩人之遺法。如白樂天詩詞甚工,然拙於紀事,寸步不遺,猶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詩病五事》)南宋張戒也說:「《哀江頭》雲:『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不待雲『嬌侍夜』、『醉和春』,而太真之專寵可知;不待雲『玉容』、『梨花』,而太真之絕色可想也。至於言一時行樂事,不斥言太真,而但言輦前才人,此意尤不可及。如雲:『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不待雲『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而一時行樂可喜事,筆端畫出,宛在目前。『江水江花豈終極。』不待雲『比翼鳥』、『連理枝』、『此恨綿綿無盡期』,而無窮之恨,黍離、麥秀之悲,寄於言外。……元、白數十百言,竭力摹寫,不若子美一句,人才高下乃如此。」(《歲寒堂詩話》)
《長恨歌》篇幅較大,詞句鋪張,而《哀江頭》寫楊妃專寵,僅「昭陽殿裡第一人」一句;寫楊妃嬌艷,僅「明眸皓齒今何在」一句;寫馬嵬之死,僅「血汙遊魂歸不得」一句;寫玄宗相思,僅「去住彼此無訊息」一句。敘事簡潔,筆力勁健,有駿馬跳澗之勢,就表現手法說,和《長恨歌》確有所不同。但若僅僅以文之繁簡,來抑白揚杜,卻有失公正。清代翁方綱認為:「白公之為《長恨歌》、《霓裳羽衣曲》諸篇,自是不得不然,不但不蹈杜公、韓公之轍也。是乃瀏漓頓挫,獨出冠時,所以為豪傑耳。」(《石洲詩話》)對此,《唐宋詩醇》講得更加明白:「白氏《長恨歌》,乃因《長恨傳》而追敘其事,委曲淒斷,自成一家,正不得沾沾比勘也。」近人陳寅恪發揮了這種看法,認為唐代小說「駁雜無實」,「文體眾備」,而《長恨歌》正是這種小說中的歌詩部分,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不可分離,必須合在一起閱讀評賞。「其史才議論已別見於陳鴻傳文之內,歌中自不涉及。而詳悉敘寫燕暱之私,正是言情小說文體所應爾,而為元、白所擅長者」。批評宋人「不曉文章體裁,造語蠢拙」(《元白詩箋證稿》)。
陳鴻說白居易作《長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者也」(《長恨歌傳》)。這或許是白居易的本意。但正像託爾斯泰寫《安娜?卡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