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5 頁)
去,與皇后說與了。
隨後的是九皇子元棠,四皇子元嘉,二人依然那副模樣,一人冷冷的看著,全然沒有這個年紀該有的興奮,一臉的成熟,不似個孩子般。
另一人也僅僅只是抬頭看了一眼,便又繼續看著手中的書卷。
其後的,便是三皇子元睿,他聽了後,面上的笑意加深,似乎對此很是愉悅,小舟卻瞧得出,這三皇子元睿對此,並非面上表現出的那般在意,反而是毫不關心才是。
隨後的便是長寧與元徽。
宣佈至此,那連海公公便不再說話了,這剩下的便只餘下一人,末的自然就是那六皇子元晦,這事兒,便不好再讀出來了。
其實從剛開始念,元晦便有些失落,等到唸完,他便攥了拳頭,低垂了頭。
在元晦旁邊的小舟也是暗暗咬了咬嘴唇,雖然說她不同意元晦冒頭,但是看到他那副焦急的模樣,最終還是明說暗言的將《勸學》給他背了。
起初那句“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也罷,後來的《勸學》也罷。
與元晦想要冒頭的心思不同,小舟的心思,都不過是要試探一下聖恩罷了。
斷不可能為墊底的卷子,卻偏偏墊底了,可見這聖上便是明白這六皇子有才智,也給壓了下來。
看來傳言並無誇張,盛帝有意為太子元恆斬荊劈棘,這露出的苗兒,便不能探出頭,他這般打壓,便是要這六兒子,一輩子碌碌無為,最終在宮中終老,從而斷了蕭氏一族的念想。
其實,便不是元晦,這學堂中哪位皇子又能冒出頭去?
想起元恆的傳言,小舟心底暗暗嘆了口氣。
外面有宮奴悄悄的到太傅耳邊說道,太傅略微皺眉,並無什麼說的,只是跟著那宮奴出了尚學堂。
堂中眾人面面相覷,小舟也是納悶,不解為什麼會突然安靜下來。
元晦瞧著小舟這般疑惑,便對她解釋道:“這是太子爺來了,咱們也出去吧。”
一聽元恆來了,小舟心頭猛的一跳,不禁略微顫抖了一下,面上卻如常,輕輕福身道:“然。”
小舟心說,即使在這學堂沒瞧見過太子元恆,也知道這太子既然也是這太傅的學生,理應是進這學堂中,與太傅作揖才是,不至於驕縱成這般模樣,這般要他們出去迎接,定然是身上有了什麼差事,要省得,當今盛帝又非昏君。
小舟一心一念,只願那元恆忘記了自己的面貌與名字,若是讓他這般再來一句“我們見過”,那自己當真是不曉得該如何收場。
如小舟所想,元恆的確是有差事在身,他將眾人的卷子給帶了回來,現在便在涼亭中坐著,等著要發還給眾人。
☆、第一百一十一章 衝突
其實,按慣例一般都是由太傅去取,然後交還給各位皇子公主,讓他們帶回各自宮中,好給諸位娘娘一觀。
今天剛巧太子爺在御書房,便給順便帶了來,他不願進尚學堂內,誰也沒辦法,只得迎出來。
小舟與跟著其他隨侍太監在後面走著,經過亭廊時,見一名宮奴正被人用特製的板子掌嘴,口鼻已經被掌的都是血,連本來的模樣都瞧不出。
那立於一旁示意繼續打的人,正是長孫寫意,元恆宮中的女官。
那麼宮奴一直在慘叫求饒,長孫寫意卻無動於衷,在場的其他人都不忍看過去,心知這般下去,便是不死,也會因為有損宮闈被處理掉。
這宮闈的紅牆,怕就是用血染出的吧。
想著,小舟便不禁停下了腳步,想著能否與那長孫寫意商量一下,不要再打了。
“閉上眼睛,我帶你過去。”元晦輕聲說道,只作是她害怕,便也跟著停下腳步,伸出手,輕輕拉住了小舟的手,給她帶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