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5 頁)
佔便宜的。
但義軍“繳槍不殺”的政策,也從此為天下知曉,於是三十多座縣城不戰而降。柳宗元說秦末天下大亂,有叛人而無叛吏,看來並不完全是。
至少,降吏是有的。
這時的武臣,已是人多地廣,馬壯兵強。他已經有了四五十座城池,就連當年的趙都邯鄲也落入手中。在張耳和陳餘的慫恿下,武臣自立為趙王。
對此,氣得七竅生煙的陳勝一點辦法都沒有。他只能面對現實,派人向武臣道喜,同時命令他西進攻秦。已是趙王的武臣哪裡還肯聽陳勝的指揮?不但不攻秦,反倒北上攻燕,繼續擴大自己的地盤。
之後的歷史同樣具有戲劇性。
被武臣派去攻燕的是韓廣。韓廣得到了燕地以後,也模仿武臣的做法,自立為燕王。韓廣這樣學習武臣,武臣也是無可奈何的。而且,戰國以來,道德早已滑坡,人人唯利是圖。韓廣的所作所為,並不會受到譴責。13
有所不同的是周巿。
周巿是魏國人,因此被陳勝派去攻魏。但周巿攻下魏地後,也不交給陳勝,而是另立魏王。只不過他不是立自己,而是立原來魏國的寧陵君公子咎。當時公子咎在陳勝那裡,周巿的使者往返五次,才得以迎回魏國。
於是這時的天下,除了秦二世皇帝,還至少有了五個王:楚王陳勝,趙王武臣,燕王韓廣,魏王魏咎,齊王田儋(讀如丹)。田儋與陳勝無關。他是在陳勝起義以後,自己在齊稱王的。14此外,還有兩個沒稱王的也已經起義,他們就是項羽和劉邦。
這兩個,才是秦真正的掘墓人。
那麼,大秦帝國的朝廷,對此又作何感想呢?
活該秦要亡
就在陳勝和吳廣攻城略地,各處英雄豪傑也紛紛響應之時,秦二世的咸陽宮裡卻是一片歌舞昇平。
秦二世叫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兒子,照理說是不該當皇帝的。秦始皇自己選中的接班人,也不是胡亥,而是公子扶蘇。可惜這份已經加蓋了印璽的詔書,被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掉包,胡亥成了二世皇帝,扶蘇則被矯詔賜死。
這結果,秦始皇想到了嗎?
想不到,也管不了。這個獨裁者此刻正躺在鮑魚堆裡被運往咸陽。他是在酷熱的七月份死去的,丞相李斯又秘不發喪。為了掩蓋屍臭,只好在車上堆滿鮑魚。
秦始皇,豈會料到與鮑魚為伍?
但如此下場,卻是活該!
是的,活該!如果他不是那麼專橫,那麼跋扈,那麼暴戾,那麼剛愎,事情也不至於壞到這個份上。至少,他可以早一點昭告天下,明確宣佈立扶蘇為太子;或者在病重之時召開御前會議,預為安排。
然而他不肯,別人也不敢提醒。結果,英雄一世,遺臭萬年,還斷送了自己的江山。
斷送是肯定的,因為胡亥是個混蛋。這混蛋的最大功勞是為中國文化貢獻了一個成語,叫“指鹿為馬”。一個皇帝被臣下如此玩弄,還毫無警覺,不是混蛋是什麼?
他後來被趙高逼殺,也是活該。
事實上,秦就該二世而亡。因為陳勝吳廣剛剛起義的時候,情報是送到了朝廷的。這說明秦始皇設計製造的國家機器運轉正常,效率也不低。然而誰送這樣的情報胡亥就殺誰,逼得情報部門只好自欺欺人地說:地方上出了些小盜賊,都已被郡守和縣令一網打盡,不足為慮。
胡亥這才喜笑顏開。
甚至直到秦快亡國時,胡亥都不肯悔改。當時丞相李斯等人提出,國難當頭,請停止阿房宮的修建,以籌集軍費,平息民怨。胡亥的處置竟是將諸臣下獄。理由是:你們身為朝廷大臣,治不了賊,倒有本事治朕!
結果,被責的大臣中有兩位不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