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柳仲禮:意冷心灰(第1/3 頁)
公元549年,正月,建康。
柳仲禮按計劃到達朱雀航南岸,連夜紮好營寨之後,剛剛坐下來打算吃早飯,突然有人連滾帶爬地跑進大營,跟他說大事不好,韋粲那邊被叛軍突襲,眼看就要支援不住了。
柳仲禮大驚失色,他沒料到侯景這麼猖狂,面對十幾萬勤王大軍不僅沒有慌亂,居然還敢主動過河進攻。
既然侯景敢出手,那肯定來者不善,柳仲禮生怕韋粲有閃失,當即把筷子一扔,火速穿戴好盔甲,橫槊躍馬直奔青塘。由於時間太倉促,柳仲禮只帶了身邊最親信也是最驍勇的一百多名輕騎,他同時派人給其他部隊負責人送信,讓他們儘快派人支援。
柳仲禮之所以這麼緊張,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於公,搶佔青塘是他整個作戰計劃的重要環節,如果青塘守不住,後面的一系列行動都要受影響,部隊士氣也會受到很大打擊,局面會非常被動;於私,韋粲不僅是他的同事,更是他的親戚和整個柳氏家族的戰略盟友,情深義厚,拼死也得去救。
據史書記載,柳仲禮算是韋粲的外弟。這個外弟具體是表弟還是小舅子已不可考,但足以表明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親密。
這種親密關係不僅存在於他們這一輩,而是已經延續了韋柳兩家幾代人。
從門第出身上看,柳仲禮屬於河東柳氏,韋粲屬於京兆韋氏,兩家都是關西的大姓豪族,在東晉年間避亂跑到江南。按說在原來老家的時候,韋家幾乎是諸姓之首,地位要比柳家高不少,但背井離鄉之後,需要在新環境和新老闆這裡從頭開始奮鬥,再加上一些機緣運氣的因素,柳家發展得反倒更快。
當時南朝為了收留這些北方過來的望族,常用的辦法是在邊境地區僑置一些跟北方同名的州郡,韋氏和柳氏都被安置到了在襄陽附近設定的雍州。兩家重要人物最開始的工作都是擔任有名無實的僑郡太守。
等到劉宋時期,馮翊太守柳憑的兒子柳元景追隨武陵王劉俊,屢立戰功,協助劉俊奪取帝位,本人也一路高升到侍中、尚書令和驃騎大將軍,從此柳氏正式進入南朝的政治核心圈。雖然後來柳元景一家慘遭前廢帝劉子業滅門,但他的侄子柳世隆很快就填補了他的位置,不僅在劉宋年間官至侍中和尚書右僕射,到了蕭齊一朝同樣擔任侍中和尚書令,進爵為公。
柳世隆本人在中央發展,但柳家的家族勢力大部分還留在雍州一帶,所以他的堂弟柳慶遠請求出任雍州刺史,負責經營維護柳氏的鄉族部曲。柳慶遠死後,這個工作交給他兒子柳津,柳津入朝之後,工作又繼續傳給了柳津的兒子司州刺史柳仲禮。所以,柳家一直兼有朝廷重臣和地方藩將兩種身份,而柳仲禮手裡的雍司精兵,大部分都是屬於柳家自己的勢力。
而反觀韋氏,代表性人物韋睿直到蕭齊末年還只是個上庸郡守,政治地位跟同時代的柳家完全沒法比。直到韋睿在戰場上立下赫赫軍功之後,韋氏的政治地位才有所上升,但依舊沒能進入核心圈,韋睿本人也只是在七十九歲臨死前才得到一個名譽性質的侍中職位,爵位也只是縣侯。對比來看,柳仲禮在成名之前就已經封侯。
即使這樣,韋氏的門第聲望依然非常強大,柳元景在發達之後,還要經常親自到雍州拜見韋睿的伯父,也就是當時韋家的話事人韋祖徵,而韋祖徵也習以為常。這是因為南北朝時期門第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要強過官職身份。比如在鍾離之戰的時候,韋睿奉命去協助前線總指揮曹景宗,當時韋睿以豫州刺史身份帶兵,相當於四品,而曹景宗身為徵北將軍,位居三品,正常來說曹景宗是韋睿的上級,但由於京兆韋氏的門第比譙郡曹氏要高得多,所以曹景宗對韋睿極其敬重,整個戰鬥甚至感覺是韋睿在指揮。而前段時間韋粲能夠迅速統一大家的意見,推柳仲禮為指揮官,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