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魂斷滄瀛意何傷(第3/3 頁)
想就這樣被拉火坑裡去。於是其中一個叫毛諡的都督轉身就跑到定州城內跟楊津彙報了情況,說廣陽王的行為很奇怪,怕是有不好的異圖,您看我們該怎麼辦。楊津一看這下實錘沒跑了,他跟毛諡說現在元淵明顯已經造反了,這樣吧,我給你一隊官兵,你馬上去把他給我抓過來。
生死關頭,站隊很重要,萬一元淵真謀反了,跟他一起喝過同盟酒的人肯定會被牽連。毛諡決定賭一把,聽楊津的。賭對了自己大功一件,抓錯了就說是楊津指使的,也不會被重罰。他欣然領命,立刻帶著人離開定州州城,直奔軍中去抓元淵。
元淵跟大家訂立完盟約,又有些後悔。他很清楚這幫人因為是自己的下屬才對自己畢恭畢敬,實際並沒有什麼深交,一旦危急關頭,不見得真會鼎力相助。那這次訂立盟約豈不是授人以柄?一旦有人去告密的話自己想解釋也解釋不清了。
想到這裡,元淵方寸大亂,他讓手下親兵出去秘密打探下各位都督的動向,結果得知毛諡已經偷偷動身進定州城了。元淵知道不好,趕緊命令左右收拾東西,馬上離開大營。
沒有手下都督們的支援,元淵沒辦法直接指揮大軍。情急之間他也不知道哪個可信哪個不可信,只能帶著幾個親兵和兒子先出去避禍。
追隨元淵一起出走的,還有原懷朔鎮將楊鈞的長子楊喧。
可是往哪個方向走?
要是於瑾還在身邊就好了,哪怕他讓我回朝廷去認罪,也能給我安排一個穩妥可以保命的方案。現在自己回朝,肯定被元徽往死裡整。
元淵大腦又一次短路了,他決定向東走。
東邊是瀛洲,葛榮叛軍的大本營。
此刻元淵還寄希望於北鎮鎮民的支援,在他看來,叛軍那裡比朝廷要更安全,畢竟那裡有那麼多表示擁戴他的叛軍將領,葛榮也表達過支援他的意向,就算當不成首領,當個副帥也好,以自己的才能,肯定可以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元淵領著眾人剛出大營不久,就聽聞身後毛諡領著人大呼小叫地衝進營地,大喊廣陽王已經造反了,他們奉命捉拿反賊。元淵一時窘迫,趕緊領人策馬向東疾馳。跑出七八十里左右,一行人進入了博陵地界,這裡是定州的最東邊,再繼續向東就是瀛洲了。這時,迎面正碰上一隊葛榮派出來巡邏的遊騎兵,元淵不做抵抗,跟著遊騎兵去見葛榮。
葛榮的部眾見元淵來了,都非常高興。元淵在北鎮眾人的心中人望真是非常好,有人居然跑去建議葛榮帶領大家擁立元淵作為新的首領,說這樣可以藉助廣陽王的身份,提高部隊的聲勢,爭奪天下更加名正言順。
可惜葛榮本人不這麼想。之前跟毛普賢的對話只是逢場作戲而已,葛榮有自己的政治野心,現在既然自己已經是大齊皇帝了,豈能再把權柄拱手送人。
葛榮表面上對元淵還是非常客氣,每日奉為上賓,又為他準備府邸,但心裡始終覺得留著元淵是個麻煩。葛榮原來的官銜只是個鎮將,元淵可是堂堂皇室親王,地位和威望天差地別沒法比,葛榮又是新當頭兒不久,根基還不是很穩,容不得任何不穩定因素。於是數日之後,葛榮終於下定決心,暗中派人將元淵和楊喧殺於府內,對外宣稱兩人被朝中奸臣陷害流落至此,因不願對抗朝廷,糾結無奈相約自殺。元淵下葬之日,北鎮鎮民數萬人聚集在路邊為其送行,隊伍綿延數里。之後葛榮又把元淵的其他隨同人員,包括元淵的兒子元湛、府佐宋遊道、郎中溫子升等人禮送出瀛州,讓他們回朝覆命,說廣陽王寧死不降,讓元淵可以留一個清白的名聲。
廣陽王元淵就這樣因為自己不及格的政治成績最終葬送了性命。但他數年戎馬征戰,間接地成就了於瑾,成就了葛榮,以及未來即將登上歷史舞臺的懷朔武川諸位英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