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3 頁)
劉潘氏自下意識的應下了樂清說的話,就知道自己掉進了張家幾個死妮子的圈套裡,此時她灰白著一張臉,一揚袖子:&ldo;這事兒算我多管閒事,我這就走,你們自己翻嘴皮子爭搶吧&rdo;說著,擠進人群裡,灰溜溜的走了。
劉潘氏走了,再無人鬧場,幾人安靜下來商量田地的事情。
&ldo;安英,你看……&rdo;二栓有些為難的攤攤手:&ldo;我家這兩隻作孽的羊實在可惡,你家這地的損失我認可是十幾鬥糧可不是小事,我實在拿不出來呀。&rdo;
安英朝他笑笑:&ldo;二栓哥,這塊地雖說能打十幾斗的麥子,不過即然現在還是片麥苗子,我也不可能真的張嘴要這麼多糧。這事情我也作不得主,等我娘回來了再跟你商議吧。&rdo;
&ldo;那成,那成&rdo;二栓一聽說不會要那麼多糧,頓時鬆了一口氣,告訴安英他回家拴好了羊就去張家商量這事,便牽著羊,與一家人往西去了。
安英也牽著樂清樂雲往回走去。
圍觀的眾人見熱鬧結束了,這才三三兩兩結著伴,一邊繼續議論著,一邊往回走,今天事情的主角劉潘氏,二栓和安英樂清都在議論的話題之中,眾人說來說去,這才霍然發現,張家的小孫女真真是個少見的伶俐機靈的人兒,那安英也是十足的好姑娘,今天這事若不是她腦子轉得快,算出來這塊地的損失不小,過了後這損失怕是就不好追回來了。
又能幹,腦子又快又果斷,這麼好的姑娘若是娶回家作媳婦,那肯定是能將家業經營得蒸蒸日上。以前忌憚於她家有小啞巴,怕血脈不好再影響了人家的後代,今兒見了小樂清,眾人覺得誰家若是能有樂清這樣的娃娃,那也十足是個福氣。
回到西頭的眾人,心中各有心思的散開了。
回到家,張趙氏跟老張頭已經回來了,聽安寶說了麥地的事情,兩人正要往東頭趕,正碰上安英回來,聽她說事情已經解決了,二栓一會兒上門,這才放下心。
過了約摸一刻鐘的時間,二栓和二栓媳婦便上門來了。
幾人商量了半天,又去具體測量了那塊地的面積,說好等麥收時,就照與這塊地面積一樣大的另一塊地的收成再折半算,畢竟這麥地還有小半年才能熟,這段時間裡張家種點別的,也能彌補一些損失。兩家商定,到時二栓賠糧賠錢都行。
二栓一家都是明理人,這件事並未破壞兩家人的關係,反倒拉近了不少。
這事過了之後,安英才敢將今日劉潘氏的事情跟張趙氏說了。張趙氏氣得直咬牙,又誇讚樂清跟安英機靈,沒在她手上吃了虧,反而將她弄得灰溜溜的。為著這事,張趙氏晚上給安英和樂清每人一個白麵饃饃作為獎賞。
至於劉潘氏說媒的事情,眾人並未放在心上,她要是有那個臉,她盡可以上門來說,若是不好,自家斷是不會答應的,若真是門好親,那舍了這些糧也值得。只是料想劉潘氏是不會上門的,且不說她與張家結怨已深,她若真上門,那就真應了那天眾人說的話,村裡那些婆娘們的唾沫不淹死她才怪。
這件事張家眾人並未放在心上,只是沒想到初二送完年,沒過幾日,竟真有人上門來說媒,不過不是劉潘氏,是正經的媒婆,提的都是安英的婚事。
這可把張家一家人都樂壞了,安英今年已經十六了,十六的姑娘,只要沒別的毛病,大多已經許好了人家,那些沒許的,也是上門提親的多,想要好好挑一挑的。可唯獨安英,連個上門說媒的都沒有,甚至張趙氏主動跑去託媒,都沒有媒婆上門。
哪想到這次因禍得福,麥田雖被糟蹋了,卻換來了給安英說媒的媒人,而且絡繹不絕,幾天裡,張家已經迎來了三位媒人,他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