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導戲演戲看戲(第2/2 頁)
有一億多年,而人類只有三五百萬年,恐龍到滅絕為止,為什麼沒有進化為有智慧的類似人這樣的動物呢?
這問題呀,讓人匪夷所思。
也可以說是大惑不解,是吧。
史少華翻閱了不少資料,有網上的,也有圖書館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因為某些影視作品的原因,人們印象中的恐龍都是滿身肌肉、血盆大口,彷彿恐龍就是隻會打架乾飯。
實際上,恐龍也分為很多種,它們的生態位都能在今天的動物身上看到。
比如霸王龍就類似於那個時代的獅虎,是頂級的掠食者,自然數量不會是最多的。
三角恐龍、鴨嘴龍等草食動物,就是那個時候的牛羊,數量眾多,是霸王龍的口糧,就和今天獅子捕食水牛、角馬一樣。
除了這些大型恐龍,還有很多中小型恐龍,它們居住在不同的地形,其中有一些樹棲型恐龍,它們的生態位就類似於今天的猴子、猩猩。
這些生活在樹林間的恐龍,有一支演化出了翅膀,並最終飛向了天空,它們就是鳥類
恐龍里面最聰明的代表,傷齒龍,它是鳥類的近親,身上也有羽毛。
有不少古生物學家認為,如果不是那顆大隕石,傷齒龍很有可能成為恐龍中第一個掌握智慧的物種。
傷齒龍的體型比較小,身高只有1米左右,加上尾巴才2米,體重在100斤左右,你讓它和一個成年男子打它都未必能贏。
但是它的腦容量卻是恐龍里面最大的,根據化石研究,生物學家們模擬出了傷齒龍的智商,和比較聰明的鳥類很接近。
鳥類中當屬鸚鵡、烏鴉最聰明,其中鸚鵡在智商相當於幾歲的孩子,傷齒龍還要兼具捕獵,因此它屬於那種既聰明又兇狠的角色。
因為體型小,又是吃肉的,傷齒龍會像今天的狼群一樣選擇合作,合作是誕生智慧的重要一步。
而且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傷齒龍存在的時間很短,它們主要生活在距今7500萬到6500萬年前,滿打滿算這個科的時間才1000萬年,很明顯這比人科的時間都短。
如果用人科對標傷齒龍科,那麼傷齒龍進化自己大腦的時間根本比不上人科物種,人科在大約2000萬年前從猿科裡面分化出來。
人屬在大約200多萬年前才出現,由此可見,進化出智慧所需要的時間非常久遠,傷齒龍就算想進化出智慧,時間不等它啊。
這樣來看,不是恐龍沒有進化出智慧,而是恐龍中的有潛力進化成智慧體的類群,沒能挺過大滅絕。
史少華這樣想,這傷齒恐龍,很可能進化為恐龍人!
可是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生物大滅絕,絕大多數恐龍滅絕了,傷齒龍很不幸,也在大滅絕之列。
如果傷齒龍不滅絕,大機率會進化為富有智慧的恐龍人,文明程度應該不亞於人類。
不要以為人類宇宙間唯一的智慧物種,絕對不是。
史少華就是這樣,喜歡探究這些有趣的問題。
只要是有想象力的人事,就值得史少華去探究。
作為一名仙醫,史少華可以說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諸子百家,無一不曉。
牛,真的太牛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