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不戰自潰(第1/2 頁)
龍首原北坡,秋風蕭瑟。
後趙四萬大軍兵臨長安城下,此前曾與石苞約定,將在城外與他會戰的桓熙並未食言,隨著長安西側正門緩緩開啟,一萬精銳晉軍步騎背城結陣。
肅殺的氣息充斥著整個戰場。
石苞見晉軍兵少,不由心中暗喜。
然而,當城中相繼推出車輛護衛晉軍兩翼之時,石苞卻笑不起來了。
兩側是車陣作為防禦,身後便是城牆,這意味著後趙軍隊只能從正面發起衝擊。
而桓熙則以最精銳的三千伐蜀將士佈置在最前沿。
望著晉軍最前排的大盾,以及林立的長槍,石苞不由為之犯難。
石苞軍中,並不缺少騎兵,他們雖然受限於後趙缺少軍馬,並不具備長途奔襲能力,但足以完成騎兵在戰場上的其餘任務。
諸如發揮機動性,與敵遊鬥,在亂戰之中,伺機尋找敵軍薄弱處進行穿插。
可這一切的前提,得是晉軍主動攻出來。
如今桓熙背靠堅城,做足了防守姿態,擺明了就是等著石苞進攻。
而以騎射騷擾,莫說晉軍陣中同樣存在弓兵,而身後的城牆之上,也有弓手居高臨下。
所謂力從地起,雖然馬鐙已經被廣泛運用,但終究沒有腳踏實地更適於發力。
因而,在唐代的制式裝備中,步弓常為一石,而騎弓僅為七鬥。
弓的拉力決定了射程,只怕不等石苞的騎兵上前騷擾,就得被城牆上與軍陣中的晉軍弓手好一頓招呼。
桓熙與石苞的目的不同,石苞想要奪回長安,這注定他在戰場上陷入被動,只能主動進攻。
在這樣的情況下,騎兵的優勢完全沒法發揮。
如今,石苞未戰就被斷了一臂,只能依靠軍中步卒,可仔細想想,頂著從城牆上射來的箭雨與敵作戰,依然會陷入巨大的劣勢。
石苞就不明白,既然你桓熙準備作烏龜,縮在你那龜殼裡,為何不在正前方也擺上車陣。
但是很快,桓熙就給了石苞答案。
“快看!城牆上都是些什麼人!”
後趙軍中,驚呼聲此起彼伏,陣腳大亂。
麻秋抬頭望去,只見長安城牆上站滿了羯族的老弱婦孺,分明都是趙軍的家屬。
晉軍身後響起了趙軍家眷們的呼喊聲:
“兒呀(夫君、父親)!不要再給石苞賣命了!晉軍沒有為難我們,桓將軍還說要給我們分田,讓我們羯人也能過上好日子!”
晉軍聽不懂羯人語言,但能察覺到,後趙陣中已經起了騷亂。
城牆上的老弱婦孺們來回呼喊了十餘遍,又在王猛的指示下,唱起了羯人感慨骨肉分離的歌謠,其聲哀怨,就連晉軍都險些受到影響,更別提是趙軍。
石苞知道,自己不能再猶豫了,若是繼續耽擱下去,只怕還沒開戰,麾下將士就已經散了。
“擊鼓!前軍進兵!”
石苞高聲喊道,他此刻已經沒了章法,只能寄希望於將士們掩殺上去,能夠將城外的晉軍殺潰,乘勝入城。
然而,當趙軍越是靠近晉軍,城牆上哀怨的歌聲在趙軍聽來,也就越發響亮入耳。
此前趙軍本就士氣低沉,大量士卒逃散,是石苞以血腥手段,才勉強鎮壓,把四萬步騎帶來了長安城下。
如今,在這哀怨的歌聲之下,趙軍最後一絲戰鬥意志也被瓦解。
出陣的後趙前軍紛紛丟盔棄甲,他們高高揮舞手臂,呼喊著讓晉人不要放箭,竟然赤手空拳的朝著晉軍奔來。
鄧遐不是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
桓熙吩咐一句,他立即策馬而出,扯開大嗓門,聲若洪雷的呼喊著讓降兵往兩側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