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桓熙哭棺(第1/3 頁)
自衣冠南渡以來,荊州治所屢屢變更。
王敦治武昌(今湖北鄂州);陶侃前治沔陽,後治武昌;王廩治江陵;庾亮治武昌;庾翼由武昌遷往襄陽,後還於夏口。
因此,哪怕早在西晉時期,就分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以及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合計十郡,設立江州,但武昌等地,依舊長期被荊州刺史把持,並以之作為治所。
夏口,徵西將軍府,朝廷關於荊州刺史一職的任命,已經送達,得知將是桓溫接替自己,臥病已久的庾翼倍感失望。
他明白,庾家的權勢,基本也到頭了。
庾翼是晉明帝皇后庾文君之弟,是晉成帝、晉康帝的舅父,但到了當今天子司馬聃,關係就有些遠了。
太后褚蒜子有自己的孃家,而司馬聃也有自己的母族,相比於庾家,褚氏才是母子二人更能信賴的親人。
但庾翼也明白,相較於其次子庾爰之,桓溫明顯是更適合鎮守荊州之人。
病房中擠滿了人,庾爰之忿忿不平道:
“庾家世代鎮守西藩,朝廷理應順應人情,準父親之請,如今卻派桓溫前來接管,屬實欺人太甚,父親,這詔書不能接呀!”
庾家眾人也紛紛七嘴八舌的說道:
“沒錯!此亂命也!荊州不能奉詔!”
“朝廷以為我們庾家軟弱可欺,哼!王敦、蘇峻能做的事,莫非我們就做不得!”
“都是那何充弄權,蠱惑幼主,我等應當舉兵東出,清君側!”
病床上的庾翼冷冷注視著眾人,直到他們都閉上嘴了,庾翼才強撐精神,問道:
“王敦、蘇峻是何下場?”
眾人默不作聲。
王敦叛亂,病死軍中,妻妾、兒女遭受牽連,蘇峻兵敗被殺,遭斬首分割,屍骨無存。
庾翼閉上了眼,腦海中回憶起當初他與桓溫相約一同匡扶天下的誓言,他滿含痛苦地說道:
“我與桓溫相交十餘年,此人才智,遠勝於我,你們不是他的對手。
“如今桓溫奉旨前來接管荊州,若是抗命不遵,必有滅族之禍。
“世上沒有長久的權勢,自明帝以來,庾家顯赫,已歷四朝,是時候該結束了。
“才不配位,反受其累,為我操辦葬禮之後,你們就不要繼續留在荊州了。”
“父親”
“叔父”
“主公”
眾人紛紛勸說,但庾翼決心已定,不容更改。
當夜,徵西將軍、荊州刺史,曾立志北伐,光復中原的庾翼病死於夏口,享年四十一歲。
桓溫是在西行途中得知的訊息,庾翼不僅是他的妻子司馬興男的舅父,也是提攜自己的恩人,更是他的摯友。
如今聽說他去世的訊息,桓溫心中五味雜陳。
他站在甲板上,遙目向西,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桓熙不知何時走上了甲班,來到桓溫身後,輕聲道:
“請父親為孩兒準備一艘快舟,孩兒先往夏口弔喪,為父親探路。”
這話讓桓溫很是感動,雖然有訊息說庾翼臨終前叮囑庾家眾人離開荊州,但誰又知道庾爰之是否會聽從庾翼的遺囑,放棄權力。
桓溫搖頭拒絕道:
“你是我的嫡長子,無需輕身涉險,來博取我的信重,此事,我派遣一名屬官即可,免得你母親又來責怪我。”
桓熙卻堅持道:
“屬官的身份,又怎麼比得上孩兒,還請父親准許。”
別人不知道事情發展,但桓熙卻很清楚,庾家終究是放棄了荊州,才有桓家今後的權勢。
因此,桓熙心知肚明,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