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第1/2 頁)
李白這次前來梁園,是告知高適,他要娶妻了。
而且還是安陸許氏,大戶人家!
高適起初聽聞是喜悅的,他由衷替李白感到高興。
可後來聽說了李白落魄的遭遇後,也隨著李白吟誦的一首《靜夜思》而變得情緒低沉下來。
最終當他知曉真相,得知李白是要入贅許家後,更是大驚失色,極力反對。
蓋因贅婿在大唐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身份,高適覺得以李白的才華,根本不需要出此下策。
當然,李白也對此心知肚明,且此時仍在猶豫之中。
於是他請高適和他一起前往襄陽,一同去詢問一位他最信任的朋友——孟浩然。
假如高適和孟浩然都持反對態度,那入贅一事便就此作罷。
孟浩然的大名高適也聽說過。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可惜李白來襄陽尋孟浩然,偏偏孟浩然兩日前就去了門,據門童所說,是先去江夏,後要轉去揚州。
原來孟浩然接到李白提前寫的信,卻是陰差陽錯,跑去揚州尋李白去了。
這是什麼雙向奔赴啊!
觀眾們頓時覺得李白和孟浩然似乎也挺好磕的……
李白和高適快馬加鞭,跑到江夏黃鶴樓邊,此時駛往揚州的船剛剛啟航出發。
李白在身後一通猛追,扯開嗓子問道:
“孟先生,孟先生,我信裡問你之事,當行不當行啊?”
無奈江風太大,任憑李白如何竭力呼喊,聲音都傳不到江上的那艘船上。
突然,此時李白有了主意,搶來一面帆布,在布上潑墨寫字,然後借高適的臂力,一同把寫了字的帆布豎在一根長棍之上,高高立起。
只見那帆布上寫著兩個大字——
“當否”。
一陣翹首以盼過後,只見江上的船內,也揚起了一面帆布。
寫著一個“當”字。
李白看見,臉上的表情複雜,似遺憾,又似釋然。
在黃鶴樓內,李白再次喝得酩酊大醉,這一次,他又有題詩的衝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終於寫出了一首自信不輸崔顥的好詩,只是小兒不解風情,說客官你只寫了四句,人家崔公子是整整八句呢!
觀影廳內一陣輕笑聲。
李白也怒道:“詩的好壞和句子的多少有關係嗎?”
對牛彈琴!
李白於是下樓去找高適分享此刻的愉悅心情,卻驚訝地發現,高適早已不在座位上,不知所蹤。
只是在案桌上,留下了一塊摺疊起來的帆布,上面遮住了“當否”的“當”字,只留下一個“否”字。
這是高適的態度。
他和李白就此分別,此去又是經年。
高適選擇了投身軍旅,這是高家祖上就選擇的道路,也是高適自己選擇的路。
他自認為沒有李白和王維的才氣,或許憑藉堅實的雙手,奮力拼殺,才是他取得前程的唯一出路。
高適主動請纓,想要在軍中領一支小小馬隊,出生入死,執行最危險的任務。
但要獲得這個資格,他需要在軍帳內,透過比拼戰勝另一支馬隊的首領。
對方是胡人,長得人高馬大,個頭都比高適高出一大截。
而這次比拼的專案——
竟然是相撲!
又是相撲!
安卉至此已經明白,相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