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第2/2 頁)
獅身人面像後升起的景象。
巨型舞臺
位於第二金字塔東面的卡夫拉王的葬祭殿,分崩離析,幾乎只剩下一些斷垣殘壁,尤其清晨,感覺又灰又冷,好似在與幽靈共出沒一般。如約翰&iddot;魏斯特所指出的,葬祭殿簡潔樸素而堂皇的式樣,與名氣比較響亮的河岸神殿屬於同一年代的作品,這已勿庸置疑。它每塊石頭都至少有200噸重,飄蕩出一股太古、知性的氣氛,好似有神力環繞其中5。即使在今天,在這種崩壞的狀態中,這座被取名為葬祭殿的建築仍然予人到處暗藏了遠古力量的神秘感受。
在灰色的天空下,我仰望第二金字塔的東壁。再一次,如魏斯特所指出的,第二金字塔很可能是經兩個階段完成的。下面的部分,也就是從地面到40英尺的底座,都是和葬祭殿一樣,用巨大的石灰石所堆砌而成(與大金字塔大部分的石塊相同)。
這麼說來,是否曾經有過一個時代,這個佔地12英畝,高40英尺的巨型舞臺,獨豎於獅身人面像西邊,被稱為&ot;基沙之丘&ot;的地上,四周除了河岸神殿及葬祭殿以外,什麼都沒有?也就是說,是否有可能,第二金字塔下面基礎的部分,比其他金字塔的年代都要早,早到在太古時代就建造完成?
非常老的宗派
當波法爾抵達時,這問題仍然盤旋於我腦海中不去。冷冽的沙漠風從高地上吹過,在交換過幾句天氣如何等社交辭令後,我立刻切入主題,問他道:&ot;你如何解釋你發表的相互關係理論所產生的8000年間隔距離?&ot;
&ot;間隔距離?&ot;
&ot;對,南側的通氣孔對準的是公元前2450年的天空,但是基沙整體地面圖卻代表的是公元前10450年的星星位置。這中間相差了8000年。&ot;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