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培養駕駛員(第1/2 頁)
從會議室出來,周迎春就給姜文濤打了電話,將和街道見面的經過講了一遍。
電話裡的姜文濤哈哈了好幾次:“千萬富翁了啊,真不錯……我知道了,那第五個要求,我看還是有操作性的,只有你們一家有這個情況,比較特殊,其他拆遷戶沒有可比性,連參考性都沒有。行,我有數了,明天我就去找街道領導,爭取一下,數額多少是另一回事,但確實,由於拆遷,你們今後公司運營中,確實要多花很多成本,這是不容置疑的。”
這事最後的結果,李家人還是挺滿意的,這最後一塊賠付,不知道是姜文濤起的作用,還是這事其他廠家沒有可比性,或者為了拆遷工作順利執行,最後多賠付了李家100萬。
這樣加起來,李家這次賠付1049萬,真如姜文濤所說,超過了一千萬。
一個星期後,環宇的招牌取了下來,李家人撤出了公司。
周迎春很是捨不得,這環宇,傾注了她家多少心血,一磚一木、一花一草,都是全家辛辛苦苦象小鳥銜草一樣搞起來的,對環宇,周迎春感覺比養大兩個孩子還精心,以為自己下半輩子就在這陳家村過了,哪知道只有一年的緣分。
儘管拿到了超過一千萬的賠付款,但接下來要花費的也不少:那麼多倉庫要用起來,人員、租金可是每個月都要付的;還要買地重建環宇,現在地價都在漲,靠市裡越近價格越高,價格稍微便宜點的,那離市裡就遠多了,上下班和廢品運輸不方便;在建好新環宇之前,還得先租一箇中轉站。還有,那些員工的住宿、用餐等問題,都得考慮。
周迎春感覺頭都大了,而且吧,建環宇時,好像自己生第一個孩子,什麼都是新鮮的,充滿激情,現在呢,感覺就是應付,身體的細胞充滿著疲憊,一點激情也沒有了。
但是日子還得過,眼前那麼多事要做呢,只得打起精神來。
首先是和俞文娟她家一樣,租廠房當過渡期的臨時倉庫。
這次拆遷,陳家村這些廠,開始分化,有的搬到了別的地方,有的裝置機器本來就該更新換代了,正好趁這次拆遷,把那些舊裝置賣給了政!府,有的老闆據說不開廠了,搞資本操作,甚至有幾個移民了。
當然,這種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繼續自己的舊業,經過大家多方尋找,最後選中了陳家村附近一個工業園,在這裡租了廠房,作為過渡。
其實這個工業園也是人家自封的,說穿了就是幾個領導,以親戚名義買的地,然後造了簡易廠房,對外出租。
前一階段大家已經接觸了,一直沒有定下來,那也是價錢一直沒有談攏,這些老闆感覺租金太貴,還去別的地方找了,但一直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最後沒辦法,才定下來。
李家反正緊跟著俞文娟薛建明夫婦,他們定了,李家也就跟著租了兩間倉庫,簡單裝修之後,將環宇的牌子掛了起來,整支隊伍搬了進來。
工業園裡沒有住宿的地方,李家在倉庫裡隔了一個小間,這是給值班人員住的,其他人的住宿,周迎春在附近的村裡租了一套房子,作為員工們的宿舍。
這個村子離工業園區比較近,是個自然的村落,還沒拆遷,但村民也都知道,照禾城這個發展勢頭,拆遷是早晚的事。
這家的戶主在政!府機關工作,早幾年分到了房子,全家住在園區的公房裡,家裡的房子等拆遷,也沒賣掉,平時就是租掉的,周迎春多出了點錢,把這房子整租了下來,當成環宇的生活區域。
現在上班地點,工人們比較雜,有的到工業園區,有的去市裡,還有的去高教區。
去市裡的還堅持開三輪車,到高教區的路實在太遠,開三輪車的話,路上花的時間實在長,周迎春乾脆叫那幾人把三輪車停在學校倉庫裡,自己坐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