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1/2 頁)
她這才放下心來。總歸不是因著女兒命裡無子,嫁了孫志高才連累了他也無子。只要女兒沒問題,不過是一門婚事,雖然錯過了這樣一位有大才的女婿多少有些可惜,可總比叫女兒這輩子都沒個孩子可以承歡膝下強。
再三謝過了無大師之後,李氏便風風火火地去找盛大伯和大老太太商議。想來這婚事是不成了。
解決了這件大事,王若弗終於打算帶著孩子們歸家了。
出發前一日,王若弗正在收拾行囊。有丫鬟來稟,說是李氏來了。她便親自出去迎,「嫂嫂怎麼這個時候過來了?」
李氏顯得十分不好意思:「這會兒過來,實在是有件事兒想麻煩弟妹。」
王若弗有些不解,李氏能有什麼事兒要麻煩她?放下手中的衣裳,王若弗拉著李氏落座,「都是一家人,有什麼麻煩不麻煩的?」
李氏這才吐露實情:「妹妹你不知道,此前兩家人有意結親的時候,那孫家夫人也是和和氣氣的。沒成想,這婚事一旦不成了,她倒是整個人都變了個樣子……日日在我家門前和商鋪前大道上鬧騰,說是淑蘭借著親戚攀上了高枝兒,已經說定了的婚事都能悔婚……我實在是……」
王若弗倒沒感到太奇怪。這孫志高的母親,前世就不是個東西。可面上卻不大好表現出來,只焦急道:「這可怎麼是好?怎麼會有這種人呢?兩家只是在接觸,又沒走禮!真是潑皮無賴!」
「怎麼不是呢?還幸虧弟妹幫淑蘭請來了了無大師,不然真嫁了過去,就算是有了孩子,攤上這麼個婆婆想必日子也不會好過的。」說著,李氏甚至抹起淚來:「我家淑蘭可憐啊!」
話都說到這裡了,王若弗也大概知道李氏想求自己幫什麼忙了。只李氏的性子,怕是不大好意思說出口,這才扯了半天,都沒說到正題上,只得自己把事兒提了出來:「叫他們家這麼一鬧,便是我家並無過錯,淑蘭的名聲也有些……總歸近日是不大好議親了。若嫂嫂放得下心將淑蘭託付給我,不如我將她帶到汴京去,尋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家。」
這本就是李氏的目的,這會兒自然是連聲道謝。
但幫忙歸幫忙,有一點王若弗還是得說清楚的:「不過嫂嫂,你也是知道的,雖然淑蘭這孩子溫柔賢淑,討人喜歡,可這到底是商賈出身……我若幫她尋門親事,只怕最高也就是個匹配個□□品官家的孩子……」
「不打緊不打緊,只要是正室,對方人品好,能待我淑蘭好,就好。」頓了頓,她似是想到了什麼:「不瞞弟妹你說,原本我確實是想叫淑蘭匹配個官宦人家,哪怕多多的陪上些嫁妝。只經了這孫志高一事,才想明白,談婚論嫁還是兩家平交最好。若是有那孩子人好的商戶,妹妹也大可幫我淑蘭操持。我們一家人都要深謝弟妹你的恩的!」
說定了這事兒,回京的路上,便多了一個淑蘭。
不過王若弗倒沒想到,帶上淑蘭這個決定,不只改變了淑蘭的人生,也改變瞭如蘭和明蘭的。
第18章
回到汴京的時候正值傍晚,盛紘親自到城外接人。
拜見過老太太之後,這人便著急忙慌地抱著陽哥兒月姐兒兩個好生親香了一番。
盛老太太笑他:「都好幾個孩子的爹了,怎的如今倒和頭一回當爹似的!」
王若弗也跟著調侃他:「人家都說小兒子大孫子,我瞧著我們陽哥兒月姐兒在主君心中的位置,只怕要等柏哥兒有了孩子,才能叫人給替了呢!」
盛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沒有和自己的嫡母和妻子爭辯。只摟著懷裡的月姐兒不放手。嘴上倒也沒忘了問候一下將近兩個月沒見的如蘭和明蘭。
可見如蘭此前大病那一場,對他也不是毫無觸動的。起碼現在不大會把對孩子們的偏愛擺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