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亞述人未能奪取巴比倫,只好退軍尼尼微稍作休整。
公元前689 年,埃蘭發生內亂,辛那赫里布又乘機攻打巴比倫,亞述第4 次佔領巴比倫。
公元前681 年,辛那赫里布被殺死,其子阿薩爾哈東繼承王位,對內實行懷柔統治政策,對外又戰勝米底和埃及等國,使帝國版圖又有擴大。
4帝國的極盛與末日
公元前669 年,阿薩爾哈東在遠徵埃及的途中病死,其子阿述爾巴尼拔(公元前668-前631 年)即位。
到阿述爾巴尼拔時期,步兵又有新的變化。弓箭手和長矛手都各自分類,即輕裝的和重灌的。輕裝弓箭手如同辛那赫里布時期的輕裝弓箭手,頭束髮帶,樸素的緊身衣,寬腰帶和短裙。所不同的只是他們沒有遮身的垂飾和便鞋。重灌弓箭手也類似於辛那赫里布時期的重灌弓箭手。長矛手唯一的新裝備是盾。舊式的凸面橢圓盾較少使用,多半使用一種底部平直而頂部呈圓形的盾。輕裝矛手使用同種樣式的盾,只是不是金屬盾,而是柳條盾。
步兵到這時除了長矛手和弓箭手以外,還出現了投擲手、錘矛手和戰斧手。錘矛手和戰斧手的服裝同重灌矛手的服裝完全相同,說明他們已是步兵中的主要兵類。
阿述爾巴尼拔繼承父志,率軍遠徵埃及,直搗底比斯城,大肆掠搶並毀滅了這座城市。但到公元前655 年,埃及又擺脫亞述控制而獲得獨立。
這時亞述盡全力打擊最後一個也是最頑強的敵人埃蘭。幾經征伐,阿述爾巴尼拔終於在公元前639 年攻陷埃蘭首都蘇撒,平定了埃蘭全境。
至此,亞述帝國達到最大的版圖。擁有西亞全境並暫時佔領埃及,東臨伊朗高原,西抵地中海濱,北達高加索,南接尼羅河,這是世界古代史上空前的大帝國。
但是亞述帝國是建立在軍事征服的基礎上,因而是不穩定的、暫時的。
亞述帝國達於極盛之時,同時又是其強弩之末之時。各被征服地區的反亞述鬥爭正積蓄力量準備再起,埃及首先恢復獨立,小亞細亞興起呂底亞王國,尤其是伊朗高原出現了米底人新國家,連續4 次反抗亞述的巴比倫迦勒底人也逐漸恢復其實力。因此,阿述爾巴尼拔死後不久,米底人和迦勒底人聯合進攻亞述,帝國急劇衰落。迦勒底人乘機建立巴比倫第六王朝,恢復獨立,並聯合米底人於公元前614 年攻克亞述古都亞述,公元前612 年奪取亞述新都尼尼微,亞述帝國就此滅亡了,亞述被併入了新巴比倫王國的版圖。
5亞述人的軍事特點
亞述帝國歷代諸王都積極奉行窮兵黷武的對外侵略擴張的政策,年復一年,無休止地對其周鄰諸國用兵。對亞述統治者來說,打仗就是一切。因此在長期的戰爭中,亞述人形成了自己的軍事特點。
奉行侵略擴張政策的亞述,作戰大都採取強大的、閃電式的進攻戰術,快速和突擊成了亞述人軍事戰術的主要內容。亞述軍隊進軍神速,根本不給敵人以戰鬥準備時間,總是竭力進攻,在敵人尚未醒悟的時候,就以果斷、迅猛和突擊結束戰鬥。
在軍事組織上,到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代,亞述人已放棄了過去的混亂無章的群體作戰,而代之以戰車兵、騎兵、步兵等主力部隊和工兵、輜重兵等輔助部隊協同作戰。協同作戰在舉行龐大的軍事行動中非常重要。亞述軍事發展到辛那赫里布時代,亞述已開始採用多兵種的密集方陣。在方陣中充分發揮各兵種的作用,裝備最好的部隊佈置在前方,以增加進攻的銳勢,把弱兵和沒有完善護衛裝備的部隊部署在後方。方陣不僅在亞述,而且以後在波斯、希臘、羅馬的戰爭中都發揮了巨大的功能。
亞述人非常重視軍隊的衣甲武器裝備和工兵、攻城器械的作用。亞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