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5 頁)
子分嵌左右。園中央的紅魚池,池中滿蓄金鱗紅鯉,池畔花木成林。此乃花港觀魚是也。
一行人等行至池邊,小少爺金斗舉小石砸向池中群魚,魚群隨之而散也。不時又群聚於池中。
“不可,此物不可餵魚,小虎,來,用這個”月靜遞過魚餌,小少爺金斗趴石欄俯投魚餌,笑語一直未絕於耳。
麴院風荷位於靈隱路洪春橋畔,據傳南宋有一官家釀酒坊,坊內與金沙澗相通,池塘種滿荷花,每逢夏日薰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不已,贊稱為“麴院荷風”。雖一碑一亭半畝地,但當下時節之風景,足令眾生心嘆之,敬之也。現時值冬寒,無荷可賞,眾人一行繼續前行。
在洪春橋畔,有峰兩座,名曰“南高峰”,“北高峰”是也。兩峰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餘里。雲靂裊繞,時現時隱之。如兩條雲中蛟龍,盤臥於此也。
一峰一高人,
兩人相與語。
此地有西湖,
勾留不肯去。
此乃雙峰插雲是也,一行人等指山觀雲,山間雲霧如流動之面紗,流雲霞鶴,氣象萬千,兩峰之間小山起伏,綿亙五公里之遙也。峰頂薄霧環繞,如處輕嵐之中,遠觀如峰插雲間也,因此而得名之。
三潭印月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它是由三座葫蘆形石塔和“小瀛州”兩部分組成。園地是由湖泥堆積而成,周圍四面全都是環形堤埂,南北連於曲橋,東西系已堤,總面積七公頃,俯視呈田字而布,素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而聞名之”。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最大面積之首,約為六萬平方米,周圍環形堤埂而布,島中又有湖,把水堤分隔為田字而布,建有一座九轉三回,三十道彎的九曲橋也,島上建築精緻,四季花卉交相開放,素有“水上仙子”之美稱。
島湖南面有三座石塔鼎足而立之,塔高二米有餘是也,塔身呈圓形身中空,有五個小圓孔,有“月光映塔身,塔分三足鼎”之美稱。歷來被人們傳說為神化仙島,故有“小瀛州”之美稱也。
松柏人等為之感嘆,美景盡收眼底,雖冬意濃濃是也,但無不為眼前之美景折服,如沐春風之,寒意頓消,倦意全無也。
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瀕臨外西湖,此地商閣凌波,倚窗俯水,平臺寬方,視野開闊,若是中秋之夜時,月白風清,湖水盈盈,坐於平臺觀景飲茶,仰望圓月當空照,俯視湖中月影相投,天上湖中兩輪圓月,交相輝映,如處方寒宮之感也。
“萬頃湖平長似鏡,
四時月好最宜秋”
雷峰夕照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相傳為吳越王為慶黃妃得子而建,故初名曰“黃妃塔”是也。但民間因其塔在雷峰,均呼之其為“雷峰塔”然也,塔身共七層之高,重簷飛棟,窗戶洞達,狀觀非凡。舊時雷峰與保叔兩塔,分南北而立之,隔湖相望焉。每當夕陽西沉,塔影橫空,別具一番迷人之景是也,故稱之其為“雷峰夕照”也。
“黃妃古塔勢穹窿,
蒼翠藤蘿兀倚空。
奇景那知緣劫火,
孤峰斜映夕陽紅。”
南屏山橫亙於西湖之南岸,山中林木蒼翠,秀石玲瓏之致。山中橫臥一古剎,名曰“淨慈寺”也,位於南屏山慧日峰下,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遠木井等……山門外設放生池。寺內有銅鐘一口,每天傍晚,鐘聲在蒼煙暮靄中迴響,山回谷鳴,發人悠遠沉思,故名“南屏晚鐘”是也。
斷橋殘雪,故名思意。斷橋之上,雪覆其身,四處銀裝素裹,橋銀白而如玉帶橫連,紅日初升,影照橋上,殘雪消融,橋看似欲斷非斷也。故名曰“斷橋”是也。
冰雪漫天柳絮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