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海上榮耀(第1/2 頁)
西太平洋,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北270海里。
美國海軍審判日號航空母艦。
啟示錄號——原第七艦隊“費茲傑羅號”導彈驅逐艦。
終末日號——原澳大利亞海軍“堅定”號補給艦。
自從審判日號沿著澳大利亞東岸航行以來,除了在沿途不斷派出直升機獲取補給搜尋倖存者以外,還聯絡上了曾在印度洋漂泊的弗茲傑羅號驅逐艦。
弗茲傑羅號隸屬於第七艦隊,在大變異爆發前被第五艦隊抽調到南印度洋執行任務。
和審判日號曾經面臨的情況類似,由於大流行時艦上的封閉環境,大量的艦員受到感染並在半年後轉變成嗜血的變異體。
但是,由於在大變異最嚴重的時期該船在海上處於相對孤立的狀態,艦員們感染病毒的時間也遠落後於陸地上的人們,這讓他們在大變異來臨時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
在最初的混亂之後,彼時的弗茲傑羅號採取了相當嚴格的管控手段。
經過艦長等高階軍官一致同意,所有艦員回到自己的艙室中嚴禁出入,並將前後導航室、雷達艙、聲納艙、辦公室、艦橋、食堂、洗衣房甚至炮塔等非核心艙室利用起來,儘可能減少同一房間中容納的艦員。
儘管如此,阿利伯克級上的艙室對三百多人來說還是太少了,大部分艙室只能做到六到八人一間——比起規定的二三十人一間的大宿舍還是好了不少。
除艦上的醫生和醫療兵以外,任何人不得在艦艇中活動,所有單兵武器嚴格控制,一旦發現有人出現變異前兆,立刻將其轉移到機庫中。
艦長每天八點和四點直接詢問各個艙室的情況,如果艦長超時未聯絡,則判定艦長已經變異,由副艦長接替指揮任務。
艦員全部拆散安置,同一部門成員儘量避免安置在一個房間中,高低階艦員混編,任何違反規定的行為實際上是對全船人員的安危不負責,鼓勵艦員之間相互監督舉報。
這樣的規定一時間讓艦員們人人自危,他們不但擔心自己變異,擔心與自己共處一室的人變異,更擔心自己因為一場普通的感冒而被抬走。
而將所有變異者關在機庫中的隱患很快出現,在機庫中完成變異過程的人開始撕咬剛剛出現變異的戰友,整個機庫瞬間成了大型屠宰場。
命令很快更新,所有人一旦出現變異前兆,立刻處死,丟進大海。
一次小規模的暴動很快發生,但由於沒有武器,又很快被艦上的安保人員鎮壓。
弗茲傑羅號就在這樣絕望的氛圍中靜靜地飄了一個星期。
變異越來越頻繁,慢慢的,已經沒有人還能處理變異者,艦上越來越多的艙室中只剩下了失去意識的變異體。
這艘漂泊在大洋深處的戰艦如同一條死去的巨鯨,她的身邊飄蕩著
最後,船上只剩下了五個人,最高軍銜只剩一名海員一等兵。
但得益於嚴格的管控措施,變異體們都被關在了各個艙室中,艦船的各個部件也沒有受到太大損失,這五個人開始清理變異體,並使用他們唯一會使用的無線電裝置向外廣播。
審判日號很快與他們取得了聯絡,這些沒有經過培訓的船員在無線電的引導下笨拙地摸索著開動了戰艦。
他們就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盲人,全靠著審判日號的引導步履艱難地向著澳大利亞走去。
直到審判日號趕來,海上種馬飛行了1000千米,將補給和專業的艦員送上船。
自此,弗茲傑羅號改名“啟示錄”。
至於“堅定”號補給艦,她只是剛好停靠在布里斯班的港口,而審判日號上又有不少沒船開的水手。
在一個星期的研究和整備後,堅定號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