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 頁)
他以前在隋時授過什麼散官勳官,但職事官都有正六,一名久經戰陣的校尉,勳官肯定不會低的,正常情況下武將勳官都比職官高。
久經風雨,見慣大風大浪的老爹,似乎已經有些榮寵不驚了。
那些沒啥見識的關中府兵眼裡,視從七品的武騎尉相當了得,一個官能分六十畝地呢。可老爹卻很平靜。
上午,白鹿車騎府陸續來了許多府兵。多是上次受召出征返鄉的,如今前來領賞。
府兵出征,也不是一次性整個軍府的兵都徵召出戰,而是與番上、鎮守一樣,也是分批次的。
老爹上次受召出征了十個多月將近一年時間,按大唐規定,出征超過十個月,那麼回來後十個月內免除番上。
原來白鹿車騎府是五月一番,一百六十人一組,每組輪流番上一月。十月就得輪兩次,現在出徵近一年回來,接下來的兩輪番上共兩月番上宿衛的任務算免除了。
今年出征中原,對洛陽是圍城戰,對竇建德的虎牢之戰也不算持久,戰事不算激烈,因此白鹿車騎府出征的府兵基本上都回來了。
府兵是沒有糧餉薪水的,但是訓練、鎮守、番上以及出征,都有補貼。尤其是徵召出征作戰,都有補貼,立功了還有賞賜,戰事結果若好,也還有賞賜。
張超扛著老爹的鐵槍站在車騎府的校場上,發現這哪有半點軍營的樣子,倒像是鄉下趕集。
熱鬧,喧囂。
車騎府八百人,一百六十人正在京番上宿衛,一百六是在軍府裡訓練值守,剩下的三班,兩班在家種田,最後一班一百六則是老爹他們這一班,出征回來,今天又都趕到軍府裡來領賞賜補貼。
值守的那一班人今天也不訓練了,全都在操場上圍著歸來的同袍,或者說是鄉親們。白鹿車騎府的八百府兵,不是鄉鄰就是親戚。
大唐的府兵制其實是沿襲自北周,經隋到唐,以均田制為基礎。
五戶為保,百戶為裡,五里為鄉。
大唐三年檢選一次府兵,基本上是每保徵兩丁。按照的是每保五戶,每戶兩丁這樣計算。更具體點,則是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先取多丁。
一旦選中,就有了軍名,便是終身服役,從二十一歲到六十一歲。
白鹿車騎府的府兵,基本上都來自於白鹿鄉及周邊幾個鄉,因此大家都是十里八鄉的熟人。
老爹他們這一班人出征,去時一百六,回來的時候還有一百五十多個,只死了不到十個,受傷的有十多個,但都不太嚴重,這也算是非常不錯的結果了。
兩班府兵湊在一起,就跟鄉下做酒席時的老農們聚會一樣。
三個一群,五個一夥,隨便找塊地蹲一起聊天。
當說到哪團哪旅的那個戰死了時,大家一起嘆氣,還有人說,他還是我三姑父大哥的兒子的妻子的三哥呢,可惜了,還這麼年輕。
大家一起談論著戰死者的過往事情,說起戰場上當時的情形,也有說到他留下的孤兒寡母的可憐的。
但說來說去,大家並沒有去過多抱怨戰爭,抱怨朝廷。當兵服役打仗,這在大家看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跟種地交皇糧一樣正常。
到了將近午時,大家聊的也差不多了,這個時候車騎將軍出來了。
還有車騎府的一眾司功司倉等軍官們,以及校尉、旅帥、隊正等各級軍官。
老爹他們打完戰一路回來的路上,關於中原戰事的戰功記錄也早報到了長安,這段時間已經趕著驗過了。現在,上面已經把軍功驗證過,開始向凱旋的府兵們發放軍功賞賜以及出征的錢糧補貼。
車騎將軍是個五十餘歲的男子,長的很壯實,頭髮花白。他的幾個手下校尉等看著還很有將領氣勢,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