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秦國普法,萬年老二曹參(第1/2 頁)
瞧見來人後,曹秀連忙走上前去。
“秀,見過義兄。”
“見過大兄。”
曹參雖是堂兄,但其年長又是曹氏宗長,所以曹秀直接稱其為大兄,也就是長兄的意思。
當初他們自碭郡遷至沛縣,孤兒寡母的日子相當不好過。曹參未曾嫌棄他們,將曹秀視作親弟弟照顧。昔日母親病逝,也是由曹參主持葬禮,所以才能風光大葬。這些年曹秀能在沛縣當地頭蛇,也全靠曹參在背後當靠山。
曹秀不是怕曹參,而是尊敬。曹秀敬他並非全因為他在歷史上的功績,主要還是因為曹參對他的各種照顧和幫助。
曹參是真正意義上的文武全才,劉邦定都長安論功行賞時,曹參功居第二。他身經百戰,攻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天下太平後,他又出任丞相,採用黃老之說休養生息。
曹參面露微笑,點頭讚許。
“不必多禮了。我與蕭君來此,為的是考察你今日讀令。你可要好好表現,勿要讓蕭君抓到把柄。”
“咳咳,定當竭盡所能!”
所謂讀令,其實就是宣讀解釋法令。自商君變法開始,就極其重視讀令。因為秦律複雜,若是黔首不知秦律就不會懼怕,會很容易犯錯被罰。
秦法,是秦國的魂!
每個秦吏都要將秦法刻入靈魂!
“二三子有不通律令的,可開口詢問。”
“咳咳,我有!”
而後,就瞧見位中年人緊張的站起身來。他的面相與劉季有些相似,但是更為黝黑些。雙手指甲都有著泥汙,一看就知道是幹農活的人。
他就是劉季的仲兄,劉喜。
“有何不懂的,現在可問。”
曹秀握著一尺六寸的木牘,上面還寫有時間地點,同時還有他與劉喜的名字。一式兩份,他與劉喜各執一份。上面要記錄下劉喜的問題,還有曹秀的答案。
“妻悍,若夫毆治之,夬其耳,若折支指、胅體,問夫何論?”
“當耐!”
“多謝亭長。”
曹秀是對答如流,畢竟這都是老早就對好的臺詞了。劉喜問的就是如果丈夫打老婆,結果撕裂了她的耳朵,或折斷四肢手指,或造成脫臼,該怎麼判?
很簡單,耐刑!
這個屬於是侮辱性比較強的刑法,相當於將這人的鬍鬚和鬢毛全都給颳了,只留頭髮。走出門,都會被人嘲笑這是個受了刑的罪人。
秦朝時期,可是相當重視鬚髮的。
正常男子都會蓄鬚,絕不可能出現後世影視劇那種比女人臉還要乾淨的男子。但也不是說邋里邋遢就不管了,蓄鬚後也是要打理的。像劉季,他在沛縣就是出了名的美鬚髯。
解釋完後,曹秀提筆記錄。
而後,再將木符一分為二。左邊的交予劉喜,右邊的則歸他。回去後還得將木符裝入木匣,再上交給鄉嗇夫由其封上。
千萬別覺得這就完事了,如果說曹秀沒有解讀或者解讀的是錯的,那後續可就麻煩了。要是劉喜犯了這條罪,縣令判他耐刑,結果劉喜說當時亭長說無罪的,那麼曹秀與劉喜同受耐刑!
也正是如此,所以別看秦國被視作蠻秦,實際上秦人識字率在這時候反而是最高的。這純粹是被秦法給逼的,不認識還不行。
……
……
曹參饒有興趣的打量著,無奈一笑。
“你看,這些人可還眼熟?”
“能不熟嗎?他次次來這中陽裡,挑的人也都是大同小異。”蕭何捋著鬍鬚,苦笑道:“想來,這肯定都是秀兒安排好的。”
“還是怠惰了……”
自然,這是瞞不過曹參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