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第3/5 頁)
不是現代的質品。”
“然後呢?”秦老不動聲色追問起來,讓人摸不準他的心思口一邊,其他老人也是笑容可掬的模樣,根本沒有顯露出內心的想法。
“不過,這不是宋代的鈞官窯或民窯的雞心杯,而是清代的仿品。”
俞飛白分析道:“宋代鈞瓷最大的特徵,應該是蚯蚓走泥紋。釉中呈現一條條透迤延伸、長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不過,這個雞心杯上的釉料,卻沒有這樣的表現。所以這個杯子,基本上可以排除是宋代鈞瓷的可能性。”
“你這只是排除了宋代而已,還有元明兩個朝代呢。”秦老輕笑道:“那你是怎麼肯定這東西就是清代的仿品?”
“還是排除法。”俞飛白笑道:“宋代的鈞窯,在北宋滅亡之後,就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儘管後來金元時期,鈞窯也恢復生產,但是技術和工藝已經無法和宋代相提並論了。”
“況且,元代的鈞瓷一般較為粗糙,胎骨hou重,釉hou欠勻、色暗而多棕眼,釉法堆積如蠟淚,品相稱不上多好。至於明代的鈞瓷,只是生產一些日用瓷器,而作為觀賞瓷的鈞瓷卻沒有復甦。”俞飛白搖頭嘆道:“就是這樣,鈞瓷藝術銷聲匿跡幾百年,直到清代才算是恢復一些生機,能夠燒製出比較精美的鈞瓷來”
秦老又笑了笑,好像不置可否,同時繼續問道:“你說是清代的東西,範圍有些大孑,你能夠確定具體是什麼時期的嗎?”
“光緒年間的東西!”俞飛白稍微遲疑起來,少了幾分底氣。
“怎麼說?”秦老饒有興趣道:“光緒年間,那已經算是清夢已啟航☆清逸爾雅末了。”
“沒錯,就是清末。”
俞飛白點頭道:“其實各位前輩應該更加明白,自從宋代鈞窯遭受破壞以後,接下來各個朝代的鈞瓷,嚴格來說,只能算是仿鈞。真正恢復鈞瓷藝術,那是在光緒年間,禹州的盧氏在仿鈞的基礎上,經過反覆試驗,還原了宋代古法,才成功地燒製出窯變鈞瓷。”
“至此,鈞瓷窯變藝術才算是得以重生。只有那個時期的鈞瓷,才會這樣的形象逼真,釉質瑩潤,達到亂真的效果口至少在我看來,已經不遜色於宋代鈞民窯的東西。”
這時,俞飛白拿起了雞心杯,放在燈光的底下,只見一抹青藍色的乳濁光亮充滿了含蓄的光澤和優雅的質感,又由於少許粉紅色的窯變,讓整個杯子多了幾分妖豔浮光。
“說完了?”
與此同時,秦老微笑道:“還有補充的嗎?”
“沒了。”俞飛白搖頭,直接看向王觀道:“你呢,有什麼看法?”…;
“我覺得……”
王觀皺起了眉頭,然後遲疑道:“這是廈品。”
“什麼!”
俞飛白驚叫起來:“怎麼可能。”
“為什麼不可能。”王觀輕輕搖頭道:“你光顧研究鈞瓷窯變了,卻是忽略了一個最大而且最明顯的破綻。”
“什麼破綻?”俞飛白追問道,有些忐忑緊張。
王觀沒答,指著雞心杯問道:“這是什麼?”
“鈞瓷…川,杯子……雞心杯!”俞飛白一連換了三個答案。
“既然叫雞心杯,不僅是指它的造型小巧玲瓏,也說明了它的分量不可能很重。”
王觀解釋道:“可是剛才拿起杯子的時候,你不覺得壓手嗎?這是雞心杯呀,不是壓手杯。另外,你要知道古代的鈞瓷,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有胎hou但重量輕的特徵。只有現代的仿鈞瓷,普遍存在hou重較過的問題。”
“而且,一開始的時候,秦老的動作就太過誇張了。”
王觀搖頭道:“如果這是真正的宋代鈞官窯瓷器,那麼無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