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我們感動得潸然淚下。我們歡笑,我們沉默,我們直面野獸般的黑暗過去。我們經受住了煎熬,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確可以超越既往的衝突,挽起手實現我們共同的人性……寬容的精神相遇時,寬容會盈溢而出。坦白之後,寬容會接踵而至,繼而是創傷得到撫慰,民族實現團結與和解。
這就是受害者聽證會的通常情形。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這成了委員會家喻戶曉的公眾形象。在南非,如果有人說&ldo;我不知道啊&rdo;,是沒人會相信的。
[1] kleenex,一種紙巾品牌。‐譯註
德斯蒙德&iddot;圖圖(cfp供圖)
1960年3月21日,沙佩維爾屠殺。被警方殺死的69人,多數從背部中槍身亡,另有176人受傷。
1984年10月12日,德斯蒙德&iddot;圖圖領受諾貝爾和平獎。圖圖大主教以非暴力方式為反抗種族隔離制度做出巨大貢獻,因此榮獲198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cfp供圖)
1990年2月12日,南非開普敦,曼德拉出獄後第二天。左起:德斯蒙德&iddot;圖圖大主教、曼德拉、溫妮&iddot;曼德拉和沃爾特&iddot;西蘇魯。(cfp供圖)
1994年4月,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非洲人國民大會獲勝,曼德拉當選為總統。圖為黑人城鎮居民排隊等待投票。(cfp供圖)
2009年8月12日,美國華盛頓,歐巴馬總統為圖圖頒發&ldo;總統自由勳章&rdo;。同時獲獎的包括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奧斯卡第一位黑人影帝西德尼&iddot;波蒂埃、美國資深參議員愛德華&iddot;甘迺迪等16人。(cfp供圖)
2008年7月12日,英國斯托克城,球王貝利與前英格蘭隊守門員戈登&iddot;班克斯各自領隊進行友誼賽。圖為貝利(中)與圖圖(右)在場外觀戰。(cfp供圖)
2010年6月21日,南非開普敦,圖圖參加2010年南非世界盃新聞發布會。(cfp供圖)
2010年5月29日,約翰內斯堡,曼德拉與國際長者會成員會面。左起:曼德拉夫人格拉薩、巴西前總統卡多佐、圖圖、美國前總統卡特、愛爾蘭前總統瑪麗&iddot;羅賓遜、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挪威前首相布倫特蘭夫人、芬蘭前總統阿赫蒂薩裡、印度自我就業婦女協會創始人埃拉&iddot;巴特、聯合國前特使拉赫達爾&iddot;卜拉希米與曼德拉(坐者)。(cfp供圖)
2013年2月26日,圖圖造訪緬甸仰光,在翁山蘇姬寓所與她會見。(cfp供圖)
2013年6月27日,南非開普敦街頭掛出曼德拉與圖圖的巨幅照片。當時曼德拉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療已20天,此舉意在為曼德拉祈福。(cfp供圖)
2014年3月3日,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辦緬懷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活動,圖圖大主教在活動上發表講話。曼德拉於2013年12月5日去世,享年95歲。(cfp供圖)
第七章 &ldo;我們確想寬恕,但不知寬恕誰&rdo;
當我聆聽來到委員會的人講述他們常常是難以承受的痛苦經歷時,當我翻閱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罪犯在申請大赦時披露的事實時,我總是不禁要問,上帝是否有時也要嘀咕當初為什麼把我們造出來呢?
寫作此書時,正值北約進攻科索沃和塞爾維亞。我們聽說塞爾維亞人在米洛舍維奇總統的領導下正在趕走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開始了又一次的所謂種族清洗。不時有不可言狀的惡行的報導:婦女兒童被告知逃離家園,並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