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7(第1/2 頁)
錯?
劉季這會兒, 終於把對嬴政敬仰的目光,轉向目不轉睛盯著自己的小傢伙, 悄悄朝他擠了擠眼睛。
明赫見他看來,便烏溜溜眨了眨眼,劉季也跟著眨了眨眼,一時大眼瞪小眼
劉季暗道,“秦王果然厲害,連生的兒子都這般機靈,我若能掙到一百兩黃金,也要娶個貌美佳人生兒子“
明赫繼續在心頭,絮絮叨叨回憶起史書上的內容來,
“劉季當初攻進咸陽時,聽了張良和樊噲的勸告,讓軍隊退居灞上,不殺百姓不搶秦宮財物,還被百姓稱為大善人他臨終前還下令,讓二十戶守墓人世代為我父王守陵,也正是他開了這個先河,後世君王才自發遵循這習俗,後來到了趙匡胤時期,還派人給我父王修繕陵墓呢,而且,正因為劉季延續了秦朝的制度,我父王的功績才能彪炳於史冊”(1)
“而項羽那傢伙進了咸陽,又是殺人放火又是挖我父王陵墓的不敢想象如果是他打敗劉邦登基,我父王會被黑成什麼樣子!恐怕那時秦朝的一切成就,都會從史書上消失吧,還好他輸了”(2)
蒙恬當日雖從君王口中,知曉了秦國二世而亡之事,卻根本不知,另一撥叛軍竟囂張暴虐至此!
聽到這裡,他心中好似有一團越滾越大的火球,燒得熊熊烈烈的灼燙著他的心臟,似乎馬上就要跳出胸膛一般——怪不得九公子有如此感慨,原來我大秦亡後,王族竟陷入如此不堪之境地,那名為項羽之逆賊,實在欺人太甚!
反過來,他看眼前的劉季不免又順眼了幾分,此人敬重王上的心思,倒真不是眼下裝出來的。
這時代,所有人對喪葬陵墓之事皆格外看重,所謂“國之大事,唯戎與祀”的“祀”,指的正是祭天拜地、祭祀先祖、封禪開國。
在周禮之中,子孫當“踐其位,奏其樂,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世代供奉先祖之亡靈。(3)
身為古人,嬴政自然同樣重視身後之事,其實,在他當日從神畫看到咸陽城的慘狀後,便已猜出,自己的陵墓恐怕也逃不過幕後之人的摧殘——便是無人摧殘,在嬴氏一族全滅後,驪山陵墓無人打理看護,也定會被賊子挖掘盜竊一空。
但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劉季竟會派出守陵人,世代供奉早已子孫皆斷絕的自己!
若說項羽攻下咸陽後,胡作非為之狀乃前所未有,那麼,劉季命人給前朝君王守墓一事,同樣古之未見。
無論對方出於何種緣由,至少人家真的做到了,以嬴政重情之心性,如今既知曉這份情義,自會生出“君贈我以木桃,我報君以瓊瑤”之意。
想到這裡,他方才周身驟增的威勢,便悄然緩緩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如沐春風的柔和。
感知到這微妙變化的張良,不由再次奇怪地看向君王,全然不知在這片刻之間究竟發生了何事,但他有心為秦王留住劉季這能人,便又為對方說了些好話。
嬴政含笑聽完後,抱著明赫疾步下殿,來到正在劉季身前一丈處,溫聲道,
“賢士此番為秦國立下大功,又有子房大力推舉,不知可願留下為我大秦效力?”
劉季見這有天人之相的君王,竟屈尊降貴地下殿與自己近在咫尺,還親口問他想不想為大秦效力,對秦王的好感不由得蹭蹭往上倍增——這不就在明晃晃地問他,想不想當官嗎?
他此番前來本就抱著建功立業之心,自然不會浪費機會,邊暗暗嘀咕“秦王行事就是敞亮!我劉季這回真要發達了”,邊噗通跪下大呼,“多謝秦王賞識之恩,小人定當赴湯蹈火任由秦王驅使!”
半晌後,他走出章臺宮,只覺得整個人如踩在雲端,飄忽得毫無真實感。
此番滅魏國的軍功,要待朝廷核對統計出來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