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9(第2/2 頁)
舞之樂,其他諸如趙王、魏王之君,亦與昌平君有同樣的喜悅之心,皆認為秦王一反常態之舉,恰恰說明災星之威力巨大。
秦孝公當年釋出求賢令,尚稱得上明君之舉,看看當今秦王在折騰什麼么蛾子,求民令?那些命賤如塵的流民,是要求他們去吃光秦國之糧倉、與秦人日日毆鬥麼?
六國之君,如今人人都覺得自己有資格笑罵一句——嬴政實乃無能之昏君,可憐秦國先祖數代基業,盡要喪於他之手上咯!
暗爽到飛起的六國君王,恨不得秦王此番將本國流民一併收走。
在這個靠天吃飯的時代,各國君王再如何祭祀祈福,也求不來真正風調雨順的年頭,每歲皆免不了些大大小小的洪旱災患。
而列國皆跟秦國一樣,將糧食視為最寶貴的戰略物資,朝廷並無賑災制度,沒有國君願意開倉,將寶貴的糧食白白贈與災民。
如此一來,各地郡縣一到年底,便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備失去土地與房屋的災民四處流竄哄搶糧倉,僅是韓國今春報上來,被官府斬殺的流民,就有上千人之多。
六國之君怎能不歡喜?秦王若將這攤子麻煩事攬過去,等著瞧吧,秦國離亡國約摸只有一步之遙了!
為此,六國這些時日特意心照不宣地“配合”秦王,下令放寬出城禁令,只要是想出城的,便是半夜亦要開啟城門讓他們滾蛋!
實在活不下去的六國流民,亦未辜負君王們的“厚望”,在聽聞秦國探子四處散播訊息的當日,他們便滿懷希望地在寒風刺骨的冬日,光著腳踩過冰坑,跨過水塘,拄著木棍一步步朝秦國走去。
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在苦苦支撐:去了秦國,便有機會活過這個冬天。
一月初,韓國樑城逃地動的災民最先抵達秦地之時,冰雪仍未融化,原本忐忑不安的他們沒想到,甫一抵達邊境,傳說中凶神惡煞的秦國士卒便笑眯眯為他們登記了戶籍。
接著,又用馬車將他們拉到附近縣中,當韓人坐在秦人新搭建的、燒著火炕的暖烘烘安置點中,捧著熱氣騰騰的昂貴姜藥湯和糙米粥之時,許多人都忍不住低聲哭起來。(1)
他們被自己的君王棄如敝履,被迫捨棄故土,背井離鄉來到傳聞中吃人不吐骨頭的秦國,卻得到這半個多月來最溫暖的待遇!
這一刻,所有韓人都自發地默唸道:還好我們來了,此生做個秦國人也很好。
隨著一批批各國流民的前後到來,秦國各地郡縣也忙碌個不停,他們要幫暫時住在集中安置點的流民們,搭建新草屋,盤火炕,又按君王的吩咐為他們足額分發了煤、柴薪和十日的糧食,十日後,他們便要開墾荒地準備春耕,以及為郡縣做雜役來掙口糧。
如此一來,被列國君王視為大患的流民們無人不感激涕零,看著眼前的火炕,自覺眼下這日子,比沒失去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