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5 頁)
爾斯的侄子在這裡興建高爾夫球場。這個高爾夫球場被譽為美國最漂亮的球場,被稱為美國的“明珠”。1990年9月,日本人熊取谷稔拍出億美元,一舉買下了圓石灘高爾夫球場以及風景優美的“十七英里公路”。眼看著自己的“明珠”落入他人之手,美國人痛心不已。
熊取谷稔的如意算盤是,在日本出售1000張圓石灘球場的會員卡,每張100萬美元,這樣一下就可得到10個億,減去億,還有億美元好賺。
如果熊取谷稔的打算成為現實,圓石灘球場就將不但所有權屬於日本人,而且球場裡也全是日本人在打球。這就必然導致各種各樣的管理和社會問題。種種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給熊取谷稔提供資金支援的日本銀行又出現了麻煩。日本人不但沒賺到錢,還得倒貼錢,小心翼翼地維護美國“明珠”。到了1998年,日本人終於扛不住了,把高爾夫球場掛牌出售。為洛杉磯奧運會掙了大錢的商業英雄尤伯羅斯經過一番運作,最終以億美元的價錢買回了這顆美國明珠。
日後算賬,人們發現,在這場買進賣出中,損失最慘的就是那位豪氣沖天的日本人熊取谷稔。而當年的賣主美國人馬文·戴維斯則賺頭最大。1978年他買進這個球場時只花了7200萬美元。1990年賣給日本人則拿到了億。資金年平均回報率高達!這樣精明的商人,難怪會掙大錢。到2001年,馬文·戴維斯已擁有資產45億美元,位列美國《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82位。
當代中國(39)
進入1990年代以後,日本逐漸失去了大量收購美國資產的勢頭。以前收購的那些資產許多變成了經濟包袱,不但不能帶來收入,還要設法擺脫。計算機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更降低了日本收購的那些傳統產業的盈利能力。最終,人們不得不承認,當初那些被輿論指責為目光短淺、唯利是圖的美國資產出售者其實是對的。他們不但在出售資產時沒有吃虧,把資產日後可能的盈利都提前變現了,而且,出售這些過時資產得到的大量資金,為新技術革命奠定了基礎。始終只考慮經濟指標的美國商人不但贏得了經濟效益,而且還在未來的發展中再次搶得先機。
那些日本買主呢?日本人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當初的許多購買行為沒有嚴格按照經濟規律辦事。日元升值帶來的財富膨脹讓他們頭腦發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可以不受經濟規律的制約。他們往往是出於非經濟的目的而購買那些資產的,所以他們才特別熱衷於那些在美國有巨大影響的資產,比如洛克菲勒中心。至於這些資產能不能在日後帶來足夠的收益,他們並沒有進行足夠認真的考慮。
以後的局勢發展讓他們為自己忽視經濟規律的行為付出了沉重代價。日本不但在購買美國資產時耗費了鉅額資金,更重要的是,這些資產看上去很重要,但實際上往往已是夕陽產業。不惜代價地收購它們,只能讓日本企業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而錯過了新技術革命的發展時機。相反,抓住了新技術發展契機的美國,在21世紀以後,再一次成為世界經濟的領導國家。日本又被美國甩在了後面。美國人再也不必擔心日本人的“經濟侵略”了。
也許有人會感慨,不管怎樣,總是美國人勝出。老牌資本主義,果然厲害!還有人因此深信存在某種陰謀。美國人設計了圈套,併成功地誘使日本人上當。這些看法都不得要領。美國的成功,實際上源於制度的優勢。透過出口工業品掙到了大筆美元的日本,當他們想要購買外國資產時,為什麼大多選擇美國呢?正是因為美國有可靠的產權保護,有優良的經營環境,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因為這些制度優勢,美國人為購買日本貨而支付的美元,透過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又回到了美國人手中。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雖然有輿論批評,但因為美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