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朝會風波(第2/2 頁)
兩個亂臣賊子的惡例在前,劉協心中更喜劉備,出言問詢:“劉姓?愛卿莫非漢室宗親?”
要說劉備的眼淚,那還真是說來就來,情到深處竟不能言語,緩了好半晌才平復了情緒開口說道:“稟陛下,備乃是中山靖王劉勝十八世玄孫。”
這下劉協更喜,就要命宮人拿來族譜當堂認親。
劉備大喜,再拜。
此時。
好似死了一般的張武驀然睜開了眼,執劍而出:“天子,天下劉姓者不知凡幾,莫非都要來許昌認親不成?如果那般,
這天子殿堂豈非成了市井鬧市?”
“那冠軍侯以為如何?”
“可封宜城亭侯。”
嗯?
不教認親,卻封侯?
別說劉協聽不懂,滿朝公卿聽不懂,曹操聽不懂。就連眼下失魂落魄的劉備本人都聽不懂了。
天下哪有這般道理。
便是天下大亂以來侯爵貶值的厲害,那依舊是侯爵。
可老劉家能生養,漢室宗親都快爛大街了,就讓他掛個名頭又能如何。
以一個貨真價實的爵位去換一個可有可無的名頭,怎麼看都是虧本。
劉協當下大喜過望,暗道這武夫也有打眼的時候,好似害怕張武反悔似的連忙應允:“可。”
就連跪在中間的劉備也以為張武只是在替曹操拉攏自己而已,並沒多想。
有些事不站在一定高度真的很難辯清利弊,但事到臨頭回首再瞧,可能就變了味道。
張武衝劉協抱拳,笑笑便退了回去,不再言語。
這就是跳出歷史格局之外的好處。
劉備此人有野心,能隱忍。仁義之名廣傳天下,殺之敗人品。
不要覺得曹操現在擁三州之地就可以隨意掌人生死了。
一旦劉備死在許昌,那些個自詡仁義之士的立馬就要跳反。
他們眼下雖然不會因為劉備仁義去投效,卻會因為曹操殺仁而反曹。
既然殺之影響太大,不如削弱他的影響力。
短時間內看來,他領了侯爵,在朝堂上也算是有一席之地了,以後若是倒向劉協難免有些麻煩。
若從長遠來看,完全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許昌朝廷內封出去的侯爵,也就在豫、兗、青三州之地才作得數。劉備他日若是僥倖逃離許昌,那他這個亭候連個屁都
不是。
當堂認親卻能直接坐實劉備大漢皇叔的身份。若是有朝一日,真的讓他游龍入海,到時候便可以叔扶侄號召天下討賊,
天下忠漢之士必雲集響應。
綜上。
許昌內,侯爵值錢。
許昌外,皇叔吃香。
劉備本就以仁義立本,若再掛個皇叔名頭,怎麼說都是個隱患。
當然,劉備若是願意老死許昌,張武也不介意高官厚祿養之一生,反正這錢也輪不到他出。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