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第1/3 頁)
她也曾不解,為何晉王還要留著她,而晉王的回答,便是她是蘇綰。
讓魏王吳王,讓所有人痴迷的蘇綰,倘若他不喜歡她,他又能喜歡誰?總需要一個幌子,來告訴他的臣民,他們的帝王是正常的。
是,晉王是正常的,只是他喜歡的只是她身邊十二歲的少女,不是越來越具有女人韻味的她。
螳螂終究是螳螂。
晉王在當了兩年帝王后,終於發現,他再怎樣掩蓋他的真實,也如法挽留他座下的江山。於是,他的暴戾,瘋狂,在戰火臨近時一點點地爆發出來。
最後,他燒掉了他喜愛的蘇綰的畫像,用最後的驕傲將自己懸掛在金鑾殿上。
她是不想死的,於是她混在宮人之中,千方百計混出了皇宮,然後茫無頭緒地四處亂竄。在饑寒交迫中,她聽到了樓燕然的名字,然後,向著樓燕然所在的地方,一步步行去。
&ldo;這位小娘子看著十分眼熟,不知在哪裡見過。&rdo;
一身襤褸,灰頭土臉,卻聽到這樣一句輕佻的話,她茫然的抬頭,就看到一身戎裝的李思遠。
144、世事變遷
襄城是幸運的,它避開了上一次的戰火,迎來了太平,成了蘇楊樓何四家的天下。
襄城又是不幸的,因為樓家何家,它註定成為眾矢之的。
當樓侯爺殺死了李思齊,宣告對李家王朝不滿的那一刻,襄城就再難平靜。
在艱難地抉擇該不該依附樓家中,楊家與蘇家倉促地逃竄。百年的親家,在最後時刻,做出了同樣抉擇,在局勢未定之前,他們不會在李家與樓家間做出選擇。
張皇失措地離去,百年的宗祠在煙火中坍塌。離去的傭人,在有生之間,難得地敢正眼望向他們祖祖輩輩服侍過的主人。
楊家與蘇家,再次團結在一起。他們同心協力地避開樓侯爺的阻攔,分成幾股地慢慢從襄城中溜出。
匆忙間,蘇老夫人得力的助手孫媽媽,將年幼的蘇錦繡遺漏在蘇家老宅裡。恍如抱頭鼠竄般,沒有人記得,那昔日最受寵愛的小姐,如今究竟在什麼人手上。
慌亂中,命運再一次展現它難以言喻地巧妙。
被蘇老夫人及蘇清遠存心拋棄的小楊氏夫婦,機緣巧合下遇到了那個曾經,在他們小院子裡渡過最美好年華的雀兒。
鈕太監死了,守著偌大的家產,雀兒帶著兒子,帶著大批的家財,看著心思各異的僕從,正心裡發慌,唯恐守不住她受了諸多委屈才得來的珍寶。這時,彷彿天神一般,蘇清和從天而降。
蘇清和,領著自己的僕從,扞衛著以前是雀兒母子的,如今是他與那個姓鈕的兒子的家財。
小楊氏望著逃亡之時,仍不忘穿金戴銀的雀兒,心裡的嫉妒不甘,也因逃亡的心驚膽戰消失殆盡,只剩下,與蘇清和相依為命的羈絆。
倘若一生能夠後悔一次,那麼樓燕然想,樓老爺後悔的應該是不該將他膝下的孩子養的那樣優秀。或許,他是為了稱帝後,叫天下人看看樓家的兒女與李家的兒女是如何不同。只是眼前他教導給他們的天下大義,卻是將他們逼著與他反目的雙刃劍。
樓八娘也知戰後她會怎樣,只是此時此刻,她卻不得不如此。
樓家的兒女不會對李家愚忠,他們忠的是天下人。天下在李家手中已經幾十年,雖說合久必分,但除了李家不管到了誰手上,都必是要再經過幾十年,才能將寧國恢復成先前的模樣。只有,將這場紛爭,化作一段輕描淡寫的民變,才能讓寧國快速地平定下來。而李思遠,不顧寧華長公主反對,執意要重用樓燕然的李思遠,此時,也成了明君的象徵。
不管戰後如何,狡兔不死,李思遠不避嫌地任人以賢,只這一點,就足夠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