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1/2 頁)
&ldo;陛下謬讚,臣只是盡力而為。&rdo;雖然話這麼說,但李簡光尚未完全脫去稚氣的聲線已經比之前穩定了一些。
這種變化正是朕想要的。&ldo;明算一科,民間向來少有所習。即便如此,想要通九章律、三等數之類,也需得夫子領進門。&rdo;朕稍稍一頓,&ldo;朕頗是好奇,你師從何人?&rdo;
&ldo;謝陛下垂詢,&rdo;李簡光把腦袋垂得更低了些,聲音也愈發恭謹,&ldo;臣師從一雲遊僧人,法號莫知。&rdo;
此言一出,四下裡一片倒抽冷氣聲。莫知什麼的,與其說是法號,不如說更像假名。不管那僧人是誰,擺明瞭要隱藏身份。
朕也不免揚眉。碰到個雲遊和尚,那和尚正巧精通算數,最巧的還是一個願學一個願教。若他就是朕要找的那個李簡光,朕已經能預見到他成名後酒樓茶館的話本劇情了。&ldo;雲遊僧人?那你能碰上,也是時運極佳,旁人難及。&rdo;
這本是順口一說,但李簡光聽了,瞬時安靜下來。就在朕打算轉另個話題的時候,他開口道:&ldo;陛下所言極是。能夠碰上恩師,臣確實時運極佳。但臣以為,此種時運不是臣本來就有的,而是陛下龍運所臨。&rdo;
之前朕有多費盡心機地消除他的緊張感,現在朕就有多懵。怎麼兩句就能轉到拍馬屁上,發展方向不對啊?
不光是朕,諸臣也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驚訝全寫在臉上。
&ldo;哦?此言何解?&rdo;朕納悶,很艱辛地忍住了&ldo;為什麼你碰上一個雲遊和尚也關朕的事&rdo;的吐槽。
李簡光隨即深深俯首。&ldo;陛下明鑑。臣是關內同州李莊人氏,自幼長於洛水畔,家中世代種棗為業。清平四年秋,為興建洛水壩,陛下幸洛府,途徑同州。臣有幸偶見聖顏,才知陛下體恤愛民。為感念陛下親臨,全族自願遷宗。宗伯特意請僧人安撫先祖之靈,此僧人便是臣的恩師。&rdo;
說到這裡,他端端正正地磕了三個頭。&ldo;陛下貴為天子,諸事繁忙,可能不記得這些微末小事。但陛下恩德,臣時時銘記於心。若臣今後能為陛下分憂,哪怕只是丁點,也是臣莫大的殊榮。&rdo;
‐‐這樣也行?
他這洋洋灑灑一大篇話顯然是早就準備好的,但一時間,朕腦海里只有這四個大字。李簡光提到&ldo;同州&rdo;這兩個字的時候,朕就猛然意識到,他的聲音有些耳熟。只不過,時隔兩年,十幾歲的少年又是一天一個變化,朕沒能第一耳朵就認出來。
&ldo;你就是李鄭生的侄兒阿光?&rdo;朕思索著問,依稀記得少年衝出門去時李氏族長臉上的焦急。
伏在地面的少年身軀猛地一震。&ldo;回陛下,正是臣。&rdo;他的聲線又開始發抖,但這回不像是緊張,更接近於激動。
&ldo;抬起頭來,給朕瞧瞧。&rdo;
李簡光依言抬頭。他面孔上還殘餘著當年的幾分影子,眉宇間的倔強卻像是從未變過。認定一件事就會拼命去做的倔強……這種感覺很熟悉,像是能經常見到……
此事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大臣們都剋制不住八卦的心情,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彼時朕只帶了很少人隨行,他們好奇實屬正常。在這種背景下,巋然不動的謝鏡愚就顯得異常引人注目。
朕下意識地盯著謝鏡愚看,只片刻就明白過來。雖然兩人長得一點也不像,但那種熟悉的感覺,不就是朕經常在謝鏡愚身上捕捉到的麼?
還是哪裡不對…&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