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但那些僅有水桶粗,勉強夠一人出入的那些無數洞口又是何用?按照這些洞口如此光滑的內壁來看,這顯然不是人工開鑿的。相信這內部必然還有很多這樣相同的洞口,很可能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結構,導致這裡有著特殊壓強變化,所以產生獨特的潮汐功能,如毛細吸管一樣的控制潭中水的起伏。
鬼伍鎮定地四處一望,很快找到了出口,順著出口一直往外摸,便到了另一處,裡面的空間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乾燥,看來這條道是對的!洞口處很濕滑,顯然是常年泡在水中所致,洞內的石階一路向高,越往裡深入,洞漸漸地越顯得開闊了起來,眾人此時又累又冷,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生堆火,圍著火堆好好痛快吃上一頓,但眼下的情形顯然讓眾人的想法僅僅能成為奢望。
馮隊發表了下自己的看法,其實之前所說的仙影胎,為集地之靈氣而化,傳聞山中仙人打坐參禪,投影至山石之上,山石自此便具備了靈氣,天長日久就會照著投影的樣子形成人形山石或洞口,而且隨著歲月和大氣靈氣的滋潤,人形會變得越來越大。
吳奇一聽這都快趕上當年佛教達摩祖師作影印石了,他之前也聽說過有關地堃胎的傳聞,不過僅僅是傳聞而已,畢竟這種東西存在於傳說中比存在於現實中更讓人信服。
趙拐的興頭極大,也不知道受了哪門子刺激,只顧往裡探。二條快跑兩步攔住他道:&ldo;趙大軍師,你年紀大了怕受涼我能理解,可也不能這麼折騰吧,這潭子中的水要是漲起來,哥幾個怕就滿灌了!&rdo;
&ldo;放屁!&rdo;趙拐自信地道:&ldo;我早看過了,這條道是一路通高,不是個普通的洞,肯定有通到別處的通道,以前的人不會平白無故修這些東西的!&rdo;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隨著眾人的深入,洞口在變得開闊了的同時,也變得乾燥了起來,顯然不是常年泡在水中的結果。很可能幾人一路向高,已經過了潭水平日的最高水位了。
&ldo;你是說這洞口是人工修建的?&rdo;
趙拐道:&ldo;四獸朝尊,仙影胎,不是人工修築還能是像你一樣,從孃胎裡出來的?&rdo;
馮隊一聽即湊上來試探著問道:&ldo;趙先生,您說咱要找的地兒找到了?您確定就是這裡?&rdo;
趙拐自然暫時還不敢確定,雖然根據鬼子嶂的地形特點,會出現鍾乳林立的地下溶洞,極為錯綜複雜,進去了很可能就再也繞不出來了。但眼下所在的這個洞,明顯不是,即便同樣的錯綜複雜,但卻處處充斥著人工修築的痕跡。幾人甚至能隱約看到高處的石壁上模糊的圖案,圖案沒有顏色,已經區分不出到底是巖畫還是浮雕。
&ldo;難道是山陵?這裡會不會是個陵墓啊?&rdo;李曉萌看了看四周,有些發怵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過她的猜測很快被經驗豐富的馮隊推翻,古代的確存在挖空山體建造陵墓的工程存在,但他侷限的僅僅在於建造陵墓,多在獨立的山坡將山體挖坑,不會選擇這樣四通八達如溶洞一般的洞穴的。這裡雖然也是一處人工修築的工事,但絕對不會是陵墓,根據目前草率慌亂一知半解的認識,還不能判斷出這究竟是個什麼場所。
此時所有人都有些體力透支,此時洞內的情形雖然乾燥了許多,卻依舊寒氣逼人。好在洞內並不是光有石頭,而是零星地散落著一些人曾經生活留下來的物體,獸骨、石灶、柴堆和各類石器金屬器,雖然不知道究竟是修建工事的人還是後來進來的人留下來的,但這些對此時的吳奇他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驚喜了。
考古隊的裝備基本上丟失殆盡了,但生火併不困難,將零散的柴火拾掇起來,就著打火機點燃,很快隨著光亮的陡然增強,眾人只感到一襲暖意包圍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