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5 頁)
面對張書記的恭維,林錦程還真有些不好意思,他自嘲地說:“張書記,我不過就是小打小鬧倒騰點海鮮。”
“小林啊,聽說你自己賺了錢也沒忘記海島上的人,還讓一批待業的年輕人來到你這裡工作,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想法,可真是不簡單啊。”
林錦程開玩笑地說:“張書記,您可別再誇我了,再這樣我該驕傲了,再說,我創業也總不能單打獨鬥,也得需要人才。”
張書記把林錦程一通恭維之後,便說起了正事:“小林,不知道你有沒有別的打算,比如把生意做得大一點。”
“張書記,您要是能給我指點指點,那可就是再好不過了。”
張書記說:“小林,我現在在s市開發辦工作,因為海島這片屬於我的管轄範圍,我就兼了這海島的臨時書記,平日裡領導班子都在s市,沒什麼大事,我也沒時間兩頭跑。海島的情況你也瞭解,資源算不上豐厚,但也不貧瘠,可現狀如讓人看不到希望,數十年如一日。其實海島的開發檔案一年前就下來了,無論是對招商還是島內企業的扶植都有很大的優惠力度。可沒辦法,橄欖枝丟擲去不少,可唯獨換不來金鳳凰。眼看著我也要離任了,這幾年我功夫沒少下,可什麼成績也沒做出來。話又說回來,我這裡不出成績,大不了去了別的崗位還能繼續做,真正有難處的是這海島上的居民啊。”
林錦程聽到這兒,恍然大悟,原來這張書記可不是跑到他這裡來體察民情,敢情是是給他送橄欖枝來了。
第30章 橄欖枝
說起這個張書記,就有必要說一下海島在s市行政規劃中的尷尬地位。改革開放前,海島不過就是一個幾百戶人家的小漁村,自給自足,島上除了沙灘就是石灘,可用耕地基本沒有。
直到改革開放後,漁村才稍稍有了點起色。要說發展,也就是那一條髒兮兮的海鮮街了。隨著s市依靠政策驅動,又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迅速崛起,一躍成為如今的國內二線城市。
可惟獨漁村的發展卻慢的跟蝸牛爬一樣,s市在2000年就把海島從漁村的行政區劃提高到了區縣級別。但名頭上是提高了,可畢竟海島人口經濟方面都算不上區縣級別,因此海島的領導班子也就讓市政府的某些幹部兼任。
這不,幾年前這個燙手山芋掉到了張書記身上,一來張書記在市裡開發辦當個副主任,按照市裡部署,海島這片剛好歸他部門所管。於是順理成章地掛了這個兼職。
張書記四十出頭,正值一個人政治生涯的黃金時期,自然是想做出一番業績的。可無奈這海島卻陷入了一個經濟落後的怪圈——人人都抱著“混好了就是為了脫離這破島”的想法,越落後年輕人走的越多,人才越流失小島發展越艱難。
眼下張書記聽到風聲,說是s市的大領導很快就要有調動,想必新官上任,自然是要對下屬這些人瞭解一番,張書記多麼想在海島這裡能出點成績啊。
這利己又利民的事兒,何樂不為。
可事情卻沒他想的這麼簡單,自打他上任後幾年過去了,這張書記力沒少費,可收效見微。直到前幾個月,他忽然聽到有人說海島上冒出個小企業家的事兒,又旁敲側擊地觀察了幾個月,沒想到此人還當真算有些本事。
於是張書記決定親自上門。
現在鏡頭繼續回到林錦程家中。張書記跟他說了他的想法,林錦程也不傻,他知道眼下他自然是十分需要這根橄欖枝。
林錦程讓張書記稍等,他去房間裡拿出筆記本,然後把自己辛苦了一個月編制的規劃雛形簡明扼要地彙報給了張書記。裡面既包括承包魚塘,還包括後續建立網際網路輕食品加工廠,還有開辦漁家樂吸引遊客,吃喝玩樂購物一體化等等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