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解剖,老法醫的諄諄教誨【求月票!】(第2/3 頁)
完成後,即使縫合再好,也因衣服不可能遮擋住全部頸部,往往會暴露出位於頸部正前方的縫線部位,從而在美觀上有所欠缺。”
“而歐美國家國外相對比較偏愛“Y字形切開法”切線分別從左、右胸突向下至肩部,再向前內側切開至胸骨切跡處會合,胸腹部切口同上,剝離頜下及胸前面板,將皮瓣上翻蓋於顏面部,暴露頸前器官。”
“這一種解剖對於頸部有傷口或損傷的時候,可以較好的保留體表的損傷情況,國內一般在頸部損傷多而明顯的時候才會採用“Y字形切開法”,但一些注重遺體美學的國家採用這種術式佔大多數,究其原因,除了習慣問題,就是這種解剖對頸部的面板破壞比較少,當逝者穿著稍微高一點衣領的衣服就可以遮擋住縫線部位,遺體從外觀上能夠更為美觀一些。”
“除了以上常用兩種基數解剖切開術式外,還有兩種比較少用的切開術式,【T字弧形切法】和【倒Y字切法】”
……
職業知識點,林易陽自然是要用筆記錄下來。
看到他這般做法,陳崇明老法醫的虛榮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滿足。
這種行為一般都可以作為新人法醫對於老法醫的尊重,能把老師的話聽進去並認真仔細記下來的,那都是好學生嘞!
身為老師誰不喜歡這樣的學生呢!
張志輝站在一旁沒有說話,緊接著陳崇明開始下一步操作。
開胸腔。
手上的活不停,他嘴裡也在不斷的講解。
“三腔。”
“顱腔,胸腔,腹腔。”
“咱們優先從胸腔開始,再到腹腔,最後顱腔。”
“這個解剖順序也是有一定講究的。”
“一般屍表檢查完畢,提取完所有體表的物證檢材之後,就會開始解剖,人多的時候可以胸腹部和頭部一起解剖,但是通常來說都是先解剖胸腹部,然後才解剖頸部和頭部。
“除了是因為習慣先易後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由於頭頸部的血管豐富,先解剖胸腹部之後,血液會流失一部分,對於頸部和腦部的解剖和觀察比較有利。”
說話間,陳崇明在張志輝的配合下開始剝離胸壁軟組織和肌層,陳崇明左手用鑷子提起腹膜並切一小口,右手持刀將提起的腹膜小心小心翼翼的切開,操作時看法醫神色嚴肅,嚴謹,莊重……
在操作的同時他讓張志輝用血管鉗把腹壁提起來,儘可能的避免切割損傷到腹腔的臟器,隨後再沿肋弓切斷連於胸壁下緣的肌肉,擴大至腹腔,完成三腔之一的腹腔就算是開啟了。
陳崇明的操作行雲流水和張志輝配合得十分默契。
在林易陽看來,他兩就像在完成一項藝術創作。
等到腹腔剖開,肋骨面完全暴露之後,陳崇明開始開胸腔。
他用解剖刀自第二肋軟骨開始,刀刃向外側偏斜,沿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內側約1cm處逐一切斷肋軟骨及肋間肌,用解剖刀呈“S”形切斷胸鎖關節和第一肋骨……
銳利的解剖刀在老法醫手裡運用得爐火純青。
羨慕,崇拜,此時林易陽看向陳崇明和張志輝滿眼都是這兩種情緒。
也不知道何時他才能達到兩人這種解剖水平。
別看老法醫操作起來如行雲流水一般,三下五除二便將胸腔和腹腔切開了。
但只有法醫或者醫生才懂得,其間操作手法有多難。
首先熟練掌握人體基本結構,骨架,神經,血管,肌肉,筋膜,胸膜……等等……
就像老屠夫心裡對於豬身上每一塊五花肉都瞭如指掌一樣。
解剖的時候還要儘可能避免血管,神經,骨髓損傷,防止因解剖造成破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