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倫敦之變(第4/5 頁)
溫斯頓-牛津防線英國慘敗,超過20萬軍隊被明軍殲滅。
那個稱防線固若金湯的約瑟夫元帥躲在布倫海姆宮中,被明軍戰士從酒窖裡面拖了出來。
這一次,他沒有被就地擊斃,而是被妥善地關押了起來。
根據《碎葉城協定》,戰後明獨露三國將會組織國際法庭對英法等國戰犯進行公審,大帥府已經下達命令,務必要多準備一些戰犯,以免到時候路易十六快樂臺的對決中,輸給獨國佬。
這些明軍內部訊息阿禮檜自然並不清楚,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倫敦外圍防線已經只剩下最後一道難啃的硬骨頭。
盧頓—雷丁一帶有大量丘陵,這也是英國政府組織的最後一道防線。
雖說大明的坦克越過這些防線只是時間問題,但客觀上,防守方佔據丘陵制高點,確實大大延誤了大明的推進。
當然,大明還有一招空降戰術。
但是阿禮檜作為空襲體驗第一人,再加上資深飛行員金時男的共同分析,兩人很清楚這種戰術也存在巨大風險。
一次性空降兩三百人進入倫敦,這是非常冒險的。
如果不能快速完成斬首行動,或者與增援部隊匯合,這兩百人就會遭到重大傷亡。
神風的命也是命。
大明一般並不會採取這麼激進的戰術。
除非……英國王室準備渡海潛逃。
阿禮檜的猜測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九成以上把握。
雖然《碎葉城協定》規定了,英國女王作為最大戰犯需要接受審判,裁定戰爭罪行以及她在愛爾蘭大饑荒與印度大饑荒中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英國王室的財產也要被用以支付各種賠款。
但維多利亞畢竟是威廉二世的親外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歐洲還處在中華兩千多年前的春秋封建早期。
各國貴族多有聯姻,戰爭中刑不上大夫,流血的永遠只是窮苦百姓。
近代歐洲雖然戰爭不斷,可真正死於戰爭,或者需要為自己犯下罪行負責的君主少之又少。
僅有的幾個,往往被人們津津樂道,做成各種段子。
所以阿禮檜判斷,德國政府接受英國王室政治避難的可能性極高。
這次來到倫敦的路易斯·巴滕貝格親王雖然是德國皇室的親戚,但是他與英國王室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由路易斯·巴滕貝格親王作為兩國中間人進行撮合的機率極高。
維多利亞可能潛逃,甚至是帶著白金漢宮珠寶與大英博物館文物潛逃的機率極大。
而德國軍隊也能搶在大明之前,進入倫敦。
無論是搜刮財富也好,掠奪機器裝置也好,甚至是綁架人才也好,德國方面也可以因此快大明一步,佔據先機。
因此金時男果斷決定,必須要不惜一切代價,將獨國人違背契約,與英國王室達成秘密協議的可能性公之於眾。
而欲達到這個目的,又有什麼比攻佔bbc電臺來得迅速而直接呢?
在二戰後非洲、拉美,乃至東歐豐富的軍事政變案例中,控制電視臺無一例外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掌控電視臺,第一時間對公眾發表宣告,掌控局勢,某種程度上來說比控制總統還要重要。
金時男雖然並不清楚資訊戰爭的重要性,但是他知道,全倫敦,只有bbc總部擁有足以覆蓋愛爾蘭及蘇格蘭的強大電臺,可以向前敵指揮部請求空降支援……
……
“混賬東西!”
倫敦郊區的秘密莊園中,維多利亞將一支名貴的花瓶高高舉起。
動作僵硬許久,她還是小心翼翼將花瓶放了下來。
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