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架空歷史] 《狀元風流》作者:宋隱之【完結】
書籍簡介
北宋,在這個眾多文人士子的聚會的時代,文人的自由和寬容響於後世。這個年代,林和靖還在隱於山林種梅吟詩,&ldo;奉旨填詞&rdo;柳三變才總角弄青梅,范仲淹正在刻苦攻讀憂國憂民,&ldo;唐宋八大家&rdo;這裡只有歐陽修頌詩研義的身影。
他的到來改變了整個時代,他的出現喚起了世家族第對風雅瀟灑的追求,喚起了文人對藝術的強烈渴望,喚起了無數傾城美人對愛情的堅貞執著。
以文字書寫藝術,以心理洞見人性,以高雅演繹生活,以清淡沁人心脾,盡在讓人留戀往返的瀟灑狀元風流。
第一章 我是文人
自古燕趙多豪傑,齊魯多鴻儒,江南多才子,巴蜀多高士。巴蜀之名,緣於戰國,其上古為梁洲,春秋戰國時期秦滅蜀地置巴、蜀二國,後來巴蜀之名得以流傳。
在北宋太宗時期,是整個封建王朝統治者對文人士子最寬容的年代,而就在太宗、真宗朝期間,更出現了一門兄弟三狀元的千古奇話,其不在別處,就在成都府下南部縣。
南部縣得名歷史悠久,其上古屬梁洲地,春秋戰國時期屬巴國,後秦滅衛國,置巴郡。西漢初(公元前205年)置充國縣,南朝宋元嘉八年(公元433年)改為南國縣,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因地處巴郡(閬中)以南而得名南部縣,後經多次分合更復,至明太祖洪武13年(1380年)復置南部縣至今。
這是宋太宗淳化三年,就在這縣城升鍾鎮陳氏祠堂內。清明節至來,回鄉祭祖的陳省華正拿著香燭和其三子對祖先虔誠祈求,在他的背後,恭敬地侍立三個少年,他們一臉嚴肅的看著父親。三炷香之後,陳省華開口說話了:&ldo;你們三兄弟也來給祖父上香吧。&rdo;三位少年一看便知是書香門第之子,但看其穿著樸素,想來應該是家道中落了。三位少年從父親之言,上香之後便魚貫出。但是,突然中間這少年,轉頭對身後的少年一瞪眼,原來這老三不是個受的安靜的傢伙,只見他的小眼雙珠亂轉似是搗亂成功的模樣。
他的就是陳堯諮,從小就不是個安分的主,頑皮、打架、走雞、鬥狗無所不做,但偏偏卻不務正業,號稱拿到書頭疼的人士,放在現在就是一個不合格的革命產品。
陳省華把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無奈的搖了搖頭。在三兄弟中,長子陳堯叟最老成持重,次子陳堯佐聰明伶俐,偏偏卻是這幼子陳堯諮頑皮無奈,性格頑劣,屢教不改。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龍生九子,各不相同。但偏偏其夫人卻對這個老三疼愛非常,平日犯了事也就是呵斥幾句,罰抄幾紙孔孟之書便完事。有了這些庇護,這廝如放野之物,毫無個章法,把整個府內弄得雞飛狗跳,這對於出生於書香世家的陳省華來說,無疑是丟臉的事情。好在前兩個哥哥性格乖巧持重,也就由得這廝了。
所謂,惡人自有惡人收,這話不假,不知道這位公子哥是否相信這胡話。但是,明顯今天似乎有不祥之感。在走出祠堂不遠處,就是一戶農戶的草屋,這本是毫無事情的,但是,在草屋的牆角有一個茅草堆砌的狗窩,幾隻幼仔正舔著嘴。
走路中規中矩的前面三父子顯然沒有注意到後面眼咕嚕直轉的陳堯諮。這廝突然看到這種情景,被這幾隻幼仔直直的吸引住了眼球,一種從來沒有見識過的東西吸引著自己,那種久違的令心裡直的顫動的緊張感重新回到了自己身上,這種感覺還是在幾年前了吧,爬樹抓鳥窩的時候用食指和拇指掐住小鳥的脖子的時候的暢快的感覺,真是讓人難以忘懷。
慢慢的放慢了腳步,看了看父親和兩個哥哥走遠了,突然轉身一個閃身,躲到了牆角。再仔細看了看那幾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