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第2/2 頁)
======================================
蕭太后第二日便派人回話,同意宋遼訂立協議,真宗親筆御書,蕭太后大印蓋上,並翌日退兵,澶淵城的緊張終是結束了。
陳堯諮長長的舒了口氣,蒙著腦袋睡了幾日幾夜,這幾日澶淵城如同一個噩夢一般,縈繞在他的腦海。陳府上下人命,寇準也壓了全家的老小,所幸的是,這一場豪賭,以他的勝利告終。
其他的事,他也懶得過問,寇準的倔驢子脾氣,想那些遼人也也有所耳聞,他堅持的事,五雷轟頂都動搖不了,陳堯諮自然能放心下來,這是這幾日他與寇準的默契配合才有了現在的局面。
這協議一簽,陳堯諮再也沒有在趙恆面前邀功要賞,他知道,自己的功勞已經無法再賞了。既然不能賞,那也就意味著他該有覺悟了。
回到汴京城,金鑾殿上賞賜,他推了多半,不過得了幾百兩銀子而已。陳府眾人倒是賞賜諸多。趙恆念及陳府之功,特命陳堯叟進了樞密院,陳堯佐也進了政事堂,也是一門正三品上,讓人好不羨慕。
有人說,歷史的終結也是開始,陳堯諮的故事就在這裡,似是進入了不可思議的境地。事實如此,真宗年間,陳堯叟官至樞密副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仁宗年間,陳堯佐亦是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門狀元何其多,一門宰輔何其多。汴京城津津樂道的,卻不止是這些,還有哪些豪氣的話,還有那在汴京城沉默的時候,振臂高呼的身影。
文風古韻,仿似有說不完其愜意;是尚書臺上,仍有指點江山的風流人物。
春風拂面,大宋南部小縣清明節
相比喧囂的鬧市,陳氏祠堂多了一份寧靜,仿似田園一般的愜意在這茅店社林孕育著。幾兩馬車下來,一個中年人推開了這陳氏祠堂的門,眾人魚貫而入,還是往年一般,長幼有序,侍立一旁。幾個雍容華貴非夫人簇擁著陳馮氏在一旁守候,待到這些人出來,忙的迎了過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