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常家來歷(下)(第1/2 頁)
等到眾人離開後,大族老面容親切向常寧招手道
“來,小娃娃,過來坐”
聞言,常寧沒有猶豫坐到石桌前,另外三個位置坐著大族老三人。
大族老問常寧“小娃娃可知你家族來歷?”
常寧搖頭,面露疑惑。
大族老見此呵呵一笑,講述道
“你我本一氏,拆分為兩家,相離為常家,相聚為常氏,這是祖上定下的規矩”
說完,拿過三族老手中之物遞給常寧。
常寧先是看了一眼大族老,得到對方肯定後接過一看,原來是一卷錦薄,展開後發現全是人名和介紹,相同的是其上人名都姓常,並且常寧在後面還看到了自己父親和爺爺的名字,這使得常寧有些驚異。
大族老好似看出常寧此刻神情,解釋道
“不用疑惑,雖然我常氏分兩家,但20年家中族老會相聚一次,補寫族譜,你所在的蚌埠懷遠縣常家也有一份相同的族譜”
常寧聽後又有了新的疑惑,開口問道
“那為什麼要分開呢?”
大族老聞言語帶回憶般給常寧講述了一段已經塵封歷史的往事。
常家,準確說是常氏,起源於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同胞三子。
大明建立,明太祖朱元璋上位稱帝,征戰期間曾俘獲元朝眾多財物,一部分被拿來開國之用,一部分被朱元璋命人秘密藏於濠州,這份財寶是朱元璋為朱明江山留下的底蘊。
因常遇春與朱元璋同出一地,更是他信任的大將,所以此事便命常遇春負責。但當時與常遇春關係不錯的劉伯溫得知後,卻提醒道
“君未起時具大賢之厚朴,君成事後變猜忌之酷烈”
為此,常遇春心中有了擔憂,擔心好不容易為後人打下的基業一朝盡毀。
所以留下安排,長子守家,二子看財,三子護族。若常氏無變,便世代忠明,若常氏有變,便依照他的安排行事。
古時官爵皆由長子繼承,所以便將守家的責任給了長子。而三子護族,不僅僅是看護家族,還有守護民族的含義在內。常遇春當初參軍的初衷就是驅除外族,恢復漢家山河,無論何時這個志向都未曾改變。為此他傳給護族三子兩枚虎佩,一枚成前撲狀,一枚成趴臥狀,寓意猛虎救民,臥虎安家。因為他心中明白,一旦常氏有變,作為繼承官爵的長子也不會有好下場,哪怕二子也有可能受到牽連,所以在三子身上留下守家的後手,並且還留下“不助梟雄得龍,只救民族水火”的祖訓。
雖然擔心二子同樣受到牽連,但依舊交給二子守財的責任,就是看護好那批藏寶。按常遇春的話說,那不是朱明的,也不是常氏的,那是民族的,所以只有民族到了存亡之際,並且有力挽天傾之人出現才能啟用,否則常氏族人在一日便守一日。
為此,作為二子後人代代守護,不過之前是在濠州,朱元璋死後,常氏慢慢衰弱,二子後人擔心朱明掌權者濫用這些藏寶,所以秘密將它們運到了與國都相鄰的山西。
朱明掌權者怎麼也不會想到,心心念唸的寶藏竟然就在眼皮子底下。
二子後人完美的玩了一把燈下黑,之後便世代為農,改名換姓,安居一隅,直到明朝滅亡後才恢復姓氏,修正族譜。
如今五百多年過去,常氏已傳20餘代,民族再次迎來侵略,但卻是軍閥林立,勢力交錯,常家村也不知道哪個是可力挽天傾之人,雖有殺敵報國之心,但祖訓始終沒有忘記,只好繼續默默守護。
而今常寧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曙光,有哪個人能有自家同族可靠?而且還是身帶猛虎虎佩的同族。
聽完大長老的講述,常寧徹底撥開了迷霧,瞭解了常家村為什麼這般奇怪了,同時也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