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我們的動作已經展開,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第1/3 頁)
第1344章 我們的動作已經展開,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
就在景志遠拜訪懷柔科學城的一個月後。
隴原省西部。
第二炮兵效應測試靶場。
靶場主任王宏讓正套著厚重的防爆服,在一處焦黑的彈坑旁邊進行取樣測量,時不時還拿起掛在胸前的照相機,對周圍散落的各式殘骸進行拍照留檔。
在兩年半以前的驗證彈測試結束之後,這裡便進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寧靜之中。
畢竟,彈道導彈試射成本很高,準備週期很長,頻繁試射還會引起不必要的外部壓力,所以不可能像火炮或者輕武器那樣遇事不決就打上幾輪。
更何況這裡主要承擔新技術新戰法的驗證和測試,日常訓練還有其他軍區一級的靶場負責。
直到大約一年之前,才陸續有各種工程裝置進場,開始進行新一輪的場地改造。
主要是鋪設一條總長約10公里,其中包含兩段半徑1100米四分之一圓弧形的標準鐵軌,並預先安置足夠多的備用材料,以便在每次試射命中之後能夠迅速進行修復。
當然,如此大費周章肯定不是為了測試彈道導彈對於鐵路的命中精度或者毀傷效果。
而是要透過“旱地行舟”的方式,模擬一艘正在進行機動過程中的航空母艦,用於測試東風21d的雷達制導彈頭對於移動目標的定位能力。
這項工程看似簡單,但由於戈壁灘特殊的地質條件和惡劣氣候,真正執行起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更何況對於雷達而言,地面的反射特徵和水面完全不同。
當年驗證彈試射的時候,只是順便驗證合成孔徑雷達制導的方案可行性,所以簡單粗暴地拉高對比度即可。
但對於一枚真要執行反艦任務的服役型號而言,還是需要考慮更多戰術層面的問題。
於是,直到三天之前,這裡才剛剛完成了兩年多以來的第一次測試任務。
一枚安裝了模擬戰鬥部的彈頭從大約2000公里外發射,命中了正在以30k/h速度直線行駛、由一臺內燃機車改造而來的模擬靶標。
儘管不含裝藥,命中位置也不算正中圓心,但接近2000/s的落彈速度還是帶來了巨大的能量,將靶標內的柴油引燃,並隨之誘發了一次不算劇烈的次生爆炸,導致殘骸的散落範圍遠遠超出預期水平,需要收集更多資料來還原命中當時所發生的情況。
而身穿全封閉防護服在盛夏的烈日下搜尋如此大面積的範圍,顯然不是什麼令人心曠神怡的工作。
縱然王宏讓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放棄鍛鍊,也需要每隔大約半小時就休息一段時間。
靶場的日常工作,基本就是這樣枯燥無味。
但是這一天,當他第三次離開作業範圍的時候,卻發現安全區的涼棚下面,多出了一個有些不太常見的身影。
他的老夥計,靶場政委邱義軍。
“老邱?”
王宏讓摘掉頭盔,有些意外地看向對方:
“你怎麼來靶場這邊了?”
效應測試靶場的領導組合比較符合刻板印象,政委是研究爆炸和毀傷理論出身,比較書卷氣,關鍵是不具備排爆作業的相關資格,大多數時候都是在營區範圍內工作。
邱義軍沒有馬上回答,而是上前兩步,湊到王宏讓旁邊:
“二炮作戰部機要秘書的周述光一個小時前到達咱們靶場,說是有重要命令傳達,必須我們兩個主官同時在場。”
這個頭銜讓後者一愣:
“作戰部?”
效應靶場在編制上屬於軍種科研單位,歸屬第二炮兵總部直轄,日常工作也基本是跟裝備部進行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