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吾心光明(第3/6 頁)
三者依次按照順序排列。
先後立分。
……
東方閣。
許尚、尉繚子、黃石公和應曜的話題交談,暫且進入了中場休息階段。
幾人開始用起了膳食。
人是鐵,飯是鋼。
只有吃飽了才能更好的論道。
反觀我們的北冥大師,其依舊保持著出塵的姿態,只喝少許茶水,就像進入了辟穀的狀態一般。
隨即。
北冥子稍做思索,他對剛剛四人的青史大勢,楚人執念的論點,進行了評斷:“眾所周知,我道家存在著三個境界,分別是【有我】,【忘我】,【無我】。”
“有我:顧名思義,就是我執,執著於愛恨、故國、家族興衰,身份信仰、血脈傳承等等。入世之人,先為有我,也不失為以身踐道的法門。”
“忘我:開始嘗試放下我執、我念,進而站在更高的維度去考慮世事。就像荀子之徒韓非,其若能衝破自身韓國公族身份的枷鎖,無論入世或出世,都能更上一層樓。”
“但……我卻並不認為【忘我】就比【有我】更好一層,人生在世,有所執,就真的是桎梏難消嗎?其實只是入世和出世之分罷了,本質上並無高低之論。”
“無我:物我兩忘,離神去知,與大道玄同而觀天下。”
“所以,按照上述三個境界標準,顯然黃石公、應公仍處於【有我】較多,【忘我】較少的狀態,很是執著於楚民的身份,並受限於中原之地域。”
“許公和尉繚,則是以青史大勢為基,諸夏的民族融合為主,對於大秦百年後的註定崩塌,許公也沒有表現出太過強求的執念。”
“這麼一來,確實是符合【忘我】較多,【有我】較少的境界。”
……
北冥子再次從他的角度,開解了許尚、黃石公四人若處的心境劃分。
一個人的境界心態。
顯然不可能始終一成不變。
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地方,面對不同的人,應付不同的事。
或許都會讓我們的心境產生起起伏伏的變化。
也正因此。
北冥子才會說,【有我】和【忘我】,沒有高下之分。
畢竟追根究底的話。
你若未曾【有我】,又何談【忘我】呢?
就像一個孩童……
都不曾入世就大談出世,只會讓人覺得誇誇其談,啼笑皆非。
黃石公輕嘆一聲:“物我兩忘,與大道玄同而觀天下……或許這【無我】之境,應當只有老子才能夠達到吧。”
老子的至高境界,絕對是古今公認的。
神遊物外,不可測也。
黃石公在年輕的時候,肯定也曾嚮往過老子的無上之境。
但當他到了現今這個年齡以後。
他才發現。
【無我】之境。
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
就會距離自己越發遙遠。
原因在於。
所謂的物我兩忘,從某種角度來說,非常像是新生兒的那段懵懂時期。
孩童的雙眸,總是無比明亮的。
亦如北冥子的雙眸,也是十分明亮,可見北冥子的境界保持的非常好。
其次便是許尚,尉繚子,黃石公,應曜。
沒錯。
應曜墊底。
因為這位淮陽一老,才是真正的大限已至。
尉繚子的身體都比應曜好上許多。
而人一旦被百病纏身。
那就根本不用扯什麼心境之類的了。
身體的狀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