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第1/2 頁)
鮑羅廷指定了5個常委,卻不說以誰為首。他開完會便帶瞿秋白乘船去了廬山。9天以後從廬山返回,當天就宣佈:增加瞿秋白為中共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共中央工作。雖然仍未指出誰排第一,但新常委瞿秋白成為了實際上的領袖。
老鮑一句話,接替陳獨秀的人便產生了。
後來瞿秋白又不行了,史達林、布哈林便看中了工人出身的向忠發。1928年6月,共產國際冒極大風險、花大量金錢,將一百餘名中共代表接到莫斯科召開六大,徹底改組中共中央。史達林看中的人,由米夫出來做工作。向忠發被指定為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主持人。大會閉幕前一天,米夫又以國際代表身份提出中委候選人名單,排向忠發為第一名。
這種連續舉動使大家都明白了共產國際的意圖。六屆一中全會上,中委們不再需要國際代表提示,都推舉向忠發擔任會議主席。向忠發順利地當選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兼中央常委會主席,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書記。
向忠發又不行之時,1930年底到1931年初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前後,共產國際包辦中國革命的現象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中共四中全會決議案》是國際代表米夫起草的,出席會議的代表是米夫圈定的,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名單是米夫與國際遠東局共同擬定的。會前為避免黨內出現分裂,周恩來和瞿秋白提出退出政治局,提名何孟雄進入,米夫不屑一顧,完全拒絕。他採取「留周拒瞿」的方針,瞿秋白在中共中央的地位瞬間便失去了。
米夫起草的四中全會決議案中,稱中國共產黨最迫切的任務是執行國際一切指示,「對共產國際路線百分之百地忠實」。加上王明寫的小冊子,中國共產黨被強加了兩個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布林什維克;百分之百地忠實於國際路線。
兩個百分之百,給慘澹經營的蘇區和紅軍幾乎皆帶來百分之百的損失。
不知道這些,很難說知道了遵義會議的偉大,知道了毛澤東的偉大。
中國革命是一幅立體巨畫,凝視哪一個區域性去讚美整體都是冒昧的。
應該後退一步,從宏觀上去把握它的整體。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發現,高光點為什麼輝煌。
中國共產黨經過14年艱苦努力、曲折鬥爭,付出了無數鮮血與生命的代價,終於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路線,自己安排自己的領導人。
這一改組剛剛開始。1935年1月17日遵義會議結束時,毛澤東還只是政治局五常委之一,按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博古、陳雲的順序排名第三。1月18日政治局會議常委分工時,才決定「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至此毛澤東剛回到軍隊領導崗位。最高軍事首長仍然是朱周,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不論是對黨還是對軍隊,毛澤東都還不能一夜之間成為它們的第一號領導人。
還會有曲折,有考驗,但一切只是時間問題。只要不是別人安排,毛澤東的方向就不可逆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他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935年在遵義他雖然沉默,但歷史在說:中國共產黨站起來了!
也不要忘了另一個人:博古。
他是錯誤路線的主要代表,在一般人眼中他是遵義會議的主要打擊物件。
博古此人好就好在只要認識到了,就不避諱自己的錯誤。他都是「陽謀」,不搞陰謀。2月5日,在雲南威信地區一個叫「雞鳴三省」的地方,中央常委討論分工問題,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擔任黨中央書記,在黨內負總責。凱豐在背後勸他不要交權,他不聽,把幾副裝中央重要檔案、記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