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第1/2 頁)
劉忠曾在五團當過政委。這是一支能打的部隊,反「圍剿」作戰中曾榮獲中革軍委授予的「模範紅五團」稱號。
但現任團長陳正湘做不了主。率領五團的是二師參謀長李棠萼。李棠萼覺得應該聽候軍團指揮部命令。先要報告軍團指揮部,待命令再行動。
有兵貴神速之說,也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條「一切行動聽指揮」。到底怎麼掌握,皆在指揮員自身。再說哪一個指揮員不想把握軍機?
但軍機卻稍縱即逝。
待軍團司令部「渡過湘江,佔領全州」的命令下達,全州已被剛剛趕上來的湘敵佔領。追剿軍第一縱隊司令劉建緒27日下午5時,已經向其部屬發報「予在全縣」,下達一系列戰鬥命令了。
李棠萼只好指揮五團搶佔覺山鋪,緊急構築面向全州的防禦陣地。
敵方出現的矛盾與失誤給我們造成極其有利的機會。我方發生的失誤,又使一些極好的機會重新失去。紅軍在湘江之戰中之所以損失巨大,中央縱隊過於笨重緩慢、未能有效利用湘江缺口是其一,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未能堅決搶佔全州,也是其一。
劉建緒後來向紅一軍團陣地發起一次又一次猛烈的衝擊,就是利用全州這個前進基地。如果當時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果斷佔領全州,一軍團對湘軍的防禦態勢無疑將大為改觀。林彪還用在11月30日晚向中央發出那封「防線動搖萬分危急」的電報嗎?
劉忠晚年離休後,寫了本回憶錄《從閩西到京西》。提及50年前紅二師參謀長李棠萼貽誤戰機、失去控制全州的機會,仍然感嘆不已。令他動情的不僅僅是個人失誤,更是在這一失誤背後付出了多少戰友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薄薄的回憶錄印刷粗糙,錯別字不少。這位1955年授銜的中將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地改、一本一本地改。改完後用紙把書包好,送到國防大學圖書館,布滿老年斑的手一遍遍撫摸著封面,用難懂的福建口音反覆叮囑要好好收藏。
圖書館人員禮貌、客氣,也好奇這位穿深藍色便服的老人對一本小薄冊子如此執著與認真。
「九一三」事件之後,劉忠受到林彪問題牽連。
當年林彪的紅一軍團是長徵先鋒。劉忠的便衣偵察隊是先鋒的先鋒。
望著這位衰弱蹣跚的老人背影,你能想像出,他曾是走在紅色狂飆最前面的人嗎?
就在湘軍、桂軍與中央軍互相將最嚴重的作戰任務推來推去的時候,中央紅軍卻在疾進途中表現出一種頑強的整體性。
一軍團一師掩護中央縱隊渡過瀟水後,按林彪命令應該迅速向湘江前進,與軍團部會合。但後衛五軍團還未趕上,瀟水一線形成缺口。彭德懷立即命令一師停止前進。他對一師師長李聚奎說,不能給敵人留下空隙,一師不但現在不能走,而且三軍團六師還要暫時歸你一師指揮,其他問題我同你們軍團司令部聯絡說明。
一師按照彭德懷命令繼續防守瀟水西岸兩天,打沉追敵一批又一批渡船,有效地阻敵前進,保障了紅軍後尾。
11月27日夜,一軍團二師渡過湘江,佔領界首,三軍團四師也隨即到達。二師向縱深發展,四師奉命接防。原想按一軍團原先的陣勢在湘江北岸佈防,林彪說不可,四師不要擺在二師原來陣地上,要過江回去,在南岸構築防禦陣地,防止桂敵側擊。
四師師長張宗遜、政委黃克誠按照林彪意見在南岸佈防,很快就與趕上來的桂敵接火,一打就是兩天兩夜,使界首渡口牢牢控制在我軍之手。
彭德懷指揮了一軍團的部隊,林彪指揮了三軍團的部隊,皆指揮得十分關鍵。
一軍團一師若不按照彭德懷命令堅守瀟水,中央縱隊在湘江一帶便要被追敵迫近兩天時間,湘江之戰中紅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