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第1/2 頁)
府庫的錢怎麼能因為小事花出去呢?
銀子不就該存進來,攢起來。
男子漢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淚。
但那只是未到傷心處。
胡大人只要想到府庫的銀子要被同僚「敗光」,不禁眼含熱淚。
「微臣冤枉,陛下體恤百姓,十五稅一,府庫銀兩委實是不寬裕。」
官吏俸祿、軍費、營修工程、實驗撥款、賑災救濟等等,朝廷上下花錢的地方可太多了。
胡大人張口就來,最後算出了個天文數字。
他不扣一點,怎麼可能存下銀子。
府庫能有銀子餘下,全憑他操持有道。
其餘朝臣見胡大人這幅委屈的模樣,不由得懷疑自我。
難不成真是他們他們太過分了?
唐清袖中的拳頭卻是越捏越緊。
大周朝臣沒說拒絕救助,但話裡話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戶部沒錢,大周自己「多災多難」還顧不上來,救濟不了西秦。
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層面的炫耀。
唐清無力地鬆開拳頭,大周十五稅一,災害頻繁,朝廷依舊有應對之策。
西秦卻因為一場旱災落到了如今的地步。
唐清不由得反思。
在他推著西秦大步向前走的時候,是不是太著急了,才有瞭如今進退兩難的境地。
但唐清依舊不相信所謂的戶部沒錢。
大周的朝廷敢將稅率降到十五稅一,就說明戶部不缺錢。
要知道大周早就不是僅靠徵收賦稅維持開銷的時候了。
饒是西秦遠在西北,唐清也聽聞過市舶司繁榮的海外貿易。
戶部的官員剛剛算帳,並沒有將商稅算到裡面。
唐清心中諷刺一笑。
清楚又如何,他還能逼著大周皇帝拿銀子不成。
眼見太極殿的氣氛凝重,鍾離熙開口緩和道,「欽天監算出今年是多事之秋,西秦大旱,唇亡齒寒,大周縱然身為鄰國也不可能坐視不管,陛下您說呢?」
葉斂面露難色,「皇后所言,朕自然是同意。戶部撥出十萬兩白銀,算是大周略盡綿力。」
胡大人不情不願領下,順便瞪了西秦眾人一眼。
「丞相莫怪,大周稅賦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陛下和本宮也是有心無力。」鍾離熙打圓場道,「西南歸順後,朝廷將之與諸路一視同仁,戶部支出了大筆銀子。」
言下之意,西秦百姓不是大周子民,就不要想一樣的待遇了。
唐清聽得懂大周皇后的暗示。
十萬兩白銀。
足夠平常人家一夜暴富,但放到偌大的西秦,則是於事無補。
近百萬的人口,每日消耗的糧草難以想像。
不然唐清也不會迫不得已要動王室的私庫。
前朝末年,中原混亂,顧不得邊防。
戎狄聯手頻頻南下劫掠,從前朝的中都搶過不少價值連城的寶物。
之後,大周建朝後,也沒能攔下戎狄的腳步。
百年來積累下來的財物,數目可觀,足夠西秦度過危機。
可現在西秦王逃走,王室私庫不知所蹤。
……
太極殿覲見後,葉斂跟著鍾離熙回了鳳儀殿。
鍾離熙問葉斂,「唐清會同意歸順大周嗎?」
「會的,他是聰明人。」葉斂很篤定,「西秦沒有別的路可走了。」
饒是唐清再聰明,硬實力拖後腿,一力降十會,也改變不了大局。
到如今的局面,已經不是心計能夠解決的問題。
鍾離熙放下心,但又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