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大周建國一百六十三年,到原身已是第七位皇帝,外有戎狄強敵,內有種種弊病,加上不靠譜的先帝的折騰,原身心力耗竭而亡真不是誇張。
不過現在,先帝新喪,不可操之過急。
……
葉斂作為時空管理局的大佬,負責的便是拯救瀕臨崩潰的小世界。
到這裡雖然並非他意願,可每個小世界崩潰背後是這個世界無數生靈的喪命,葉斂穿越諸多時空,對待每一世都抱著敬畏之心。
原身莫名死亡,若是沒有葉斂前來,先帝沒有繼承人,引發朝廷混戰,戎狄趁機肆虐,這個小世界只會更早崩潰。
他是時空管理局的任務者,負責拯救小世界,獎勵就是世界意識的饋贈。
從某一方面來說,葉斂到每個小世界拯救時,世界意識會站到他這一邊,也就是俗稱的「氣運之子」。
在脫離這個世界後,這些氣運也不會完全消失,而是反饋給任務者。
雖然反饋的氣運只有一絲絲,但積少成多,穿越過諸多世界的大佬葉斂反正是不缺這東西,身上的氣運比小世界的「氣運之子」還濃厚。
這估計解釋了為什麼世界意識會抓他。
穿越過這麼多世界,這還是葉斂第一次當皇帝。
還是一個短命皇帝。
……
在禮部的操持下,先帝的葬禮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最先要定下的便是先帝的廟號和諡號。
即使是一代帝皇也免不了被臣子和後人評說,廟號和諡號作為身後名歷來為人重視。
有的皇帝甚至在臨死之前會提前讓儲君擬好,諡號不好簡直死不瞑目。
廟號還好說,自起開始泛濫,很少以功績論,但依舊含有褒貶之意。
先帝在位期間文治武功皆是平平,晚年更是常常因為儲君問題頻頻搞出騷操作,自是用不上世祖、聖祖、成祖這等美譽。
仁宗、孝宗、睿宗乃仁愛孝順的賢主,中宗、聖宗是中興之主,對先帝來說也勉強。
最後葉斂親自選了一個哲宗,意為守成之君。
至於蓋棺定論的諡號,葉斂就不好出面。
先帝的功績實在乏善可陳,諡號大約是個平諡。可葉斂不是先帝親子,平諡便顯得有違孝道。
所以葉斂坐在椅上,看著一群大臣激烈討論之後,給了幾個諡號。
無論是「平」、「匡」、「安」,還是「易」,都是上諡。
最後種種考量之下,先帝的諡號選了安。
哲宗周安帝。
先帝與戎狄修好,勉強稱得上「好和不爭」。
這個諡號對先帝來說,算是貨真價實的褒諡,只是不免有些諷刺。
朝堂換了新主,政事自是交由新帝處理,只是新帝沒有經驗及先帝的遺詔,暫有太后輔政。
梁太后作為先帝的結髮妻子,主幼攝政是理所應該,但新帝現在已經十七歲……
「聖上處理政事是個好的,就是不知道能容我這攝政太后多久。」
礙於先帝,梁太后或者說後宮眾人就沒有人瞭解過新帝的性子,原身在宮中就是一個透明人。
十歲立為「皇嗣」搬入宮中,孤苦伶仃地當了七年的透明人。
「七年,聖上豈會不怨。」
梁太后擔憂之處不無道理。
先帝駕崩不到一年,太后被強逼「撤簾」歸政。新帝繼位後大肆奪權,對先帝后妃公主不聞不問。兩宮矛盾自此甚囂塵上,留給原身「不孝」的汙點。
原身和太后各有立場,誰的做法都稱不上大錯。
只是大周本就危弱,內部矛盾爆發無疑雪上加霜。
「先帝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