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為了何欽,不惜臉面找上程遠這位同窗。
然而兩人的情分有限,讓一個舉人收下門下的弟子,最起碼要有秀才的功名。
何欽的天分和普通人比或許強上幾分,但科舉一途上,最不缺有天分的人。
鄉間本就缺少名師,程遠是何欽能夠到的最好的選擇。
可以說,若非程家原本住在村中,何父又有同窗之誼,即使何欽成了秀才,程遠也不一定收下他。
一個舉人,尤其是還算年輕的舉人,程遠有足夠的權力挑選學生。
為了透過院試,何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頭懸樑錐刺股」和「三更燈火五更雞」。
回想起每日讀書的辛苦,饒是現在何欽都忍不住哆嗦。
原本何家兄弟對何欽的特殊不無怨言,畢竟科舉一途,不耗錢是不可能的。
父親單單讓何欽讀下去,親兄弟也要明算帳。
好在何父頂住壓力,何欽也投桃報李擔起了給侄子侄女啟蒙的任務,這才有驚無險的讀到了現在。
這次會試,何欽本就不抱希望。
老師程遠的天分遠超他,中舉之時比他還年輕,不依舊在會試上折戟沉沙,何況他。
就連何父,在何欽中舉後也沒了更高的期待。
還是程遠對他說,「陛下開恩科,無論成與不成,總要去試試,漲漲世面也是好的。」
就這樣,何欽帶著漲見識的目的來了汴梁。
誰知道就這麼陰差陽錯地中了。
葉斂親自出的會試卷子,偏好自然明顯。
考官見士子們叫苦不迭露出微笑,也讓你們見識一下什麼叫「不按常理出牌」。
呂博監考閱卷完,出了考場,忍不住找上鍾離微。
「陛下的卷子你知道嗎?」呂博明知故問道。
鍾離微就知道這事免不了波及到自身,誰讓大家看來他已經是陛下的人。
他頭一次體會到什麼是有苦說不出,「若我說不知道你相信嗎?」
看著呂博臉上寫了「你給我裝」,鍾離微無奈道:「這位陛下向來是個隨心所欲的,我就算有所猜測也沒想到聖上能越出四書五經來出題。」
大周會試以經義、策論和雜文為主,尤其經義放在前三日,在先帝時佔的比重越發大。
然後這位陛下毫不遮掩的顯示了對經義的嫌棄,勉強加進去幾道。
「先不提陛下策問出的題,這怎麼還有《九章算術》的內容呢?」
葉斂很貼心的將《九章算術》作為選做題,出了三道算術題,包括但不限於正反比例,線性方程和勾股定理求解。
三道做出一道就可以。
第22章 宰執的擔憂
呂相的詰問鍾離微無言以對,他讀書較雜,閒來確實研究過《九章算術》一書,書中的「粟米」、「均輸」、「商功」等章節著實精妙。日後入朝為官,說很可能用到,尤其戶部和工部。
但這對應試的舉人來說,委實是不易。
「陛下開恩科,選撥人才略稀奇些也正常。」鍾離微提醒呂博道,「經義之風盛行,擅於引經據典,不一定當的好官員。」
這位陛下的偏好很明顯了,這些士子耽誤這一次,及時改正,對他們未必是壞事。
會試拿到卷子後,在場計程車子心態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
除去《九章算術》這個大坑,呂博略去不說的策問也讓這些士子頗感無處下手。
延續了「考官試」時的「優良傳統」,除去讓士子們談論朝中各部存在的問題,其他的要麼是論秦漢以來商業貿易得失,要麼就是論大周農業制度改進,水利工程建設,武器機械製造等。
極難以下手破